返回

第七二章

首頁
    年恭王以下的軍機大臣,全班被逐,都是有清開國以來,史無前例的事。

     另一件是七月二十上谕:“内閣候補侍讀楊銳、刑部候補主事劉光第、内閣候補中書林旭、江蘇候補知府譚嗣同,均賞加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預新政事宜。

    ”一切大政,都由“四京卿”拟議,發号施令,亦由四京卿拟上谕交内閣明發,或交兵部寄遞各省。

    這等于皇帝另外組織了一個政府,原來的軍機處,就象雍正七年以後的内閣一樣,變成有名無實了。

     于是舊黨,實在也就是後黨,通過各種途徑向在頤和園頤養的慈禧太後進言,非采取決絕的手段不可。

    而慈禧太後隻是冷笑,一無表示。

     到了七月二十六,突然有一道電谕:“命直肅總督榮祿,傳知按察使袁世凱來京陛見。

    ”袁世凱是七月二十九到京的。

     這天,八月初五回天津,前後在京逗留了七天。

     “恭喜,恭喜!”榮祿一見面就道賀,“我已經看到八月初一的上谕了。

    ” 原來八月初一有上谕,嘉許袁世凱“辦事勤奮,校練認真”,開缺以侍郎候補,“責成專辦練兵事務,所有應辦事宜,着随時具奏”。

    這不但使得袁世凱一躍而在一二品大員之列,并得專折奏事,直達天聽。

    這是所謂“大用”的開始,非尋常升官可比,自然應該道賀。

     可是袁世凱知道,在這道上谕中,榮祿最重視的是“責成專辦練兵事務”這句話,如今的兵權在榮祿手裡,也就是在慈禧太後手裡,而皇帝想假手于他奪太後的兵權,榮祿就必得為太後為他自己保護兵權。

    這道上谕一發,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後帝母子之間的沖突,已很少有調停的可能,而首當其沖的是自己,也是榮祿! 局勢如一桶火藥,而藥線在自己手裡,一旦點燃,如何爆出一片錦繡前程,而不是炸得粉身碎骨?這個他從午前十一點鐘上火車,一直到此刻,五個鐘頭的考慮而始終不能委決的大疑難,是到了必須作決定的時候了。

     事機急迫,無從考慮,唯一的辦法就是用他平時信服實行的八字真言:見風使舵,随機應變。

     心裡閃電似的在轉着念頭,口中還能作禮貌上的酬應,“這都是大帥的栽培。

    ”說着,垂手請了個安,表示道謝。

     “不敢當,不敢當!皇上的特達之知,于我何幹?”榮祿問道:“京裡的天氣怎麼樣?” 此時而有這樣一句最空泛的寒暄,大出袁世凱的意料。

    不過略想一想,不難明白,此正是榮祿存着戒心之故。

    自己不必作何有弦外之音的回答,老老實實回答最好。

     “到的那天下雨,這幾天很好。

    不過早晚已大有秋意了。

    ” “嘿,你住在那裡?” “住在法華寺。

    ” 由此開始,榮祿接連不斷地,隻談些毫不相幹的閑話。

    這種深沉得不可測的态度,使袁世凱大起警惕,如果再這樣敷衍下去,榮祿會怎麼想?他一定是在心裡說:這小子,不知道在打什麼主意?居心叵測,再不能信任了。

     這樣一想,立即向左右看了一下,趨前兩步,輕聲說道: “世凱有幾句緊要話,密禀大帥。

    ” 榮祿聲色不動,隻側臉揮一揮手,說一句:“都出去!” 于是裝水煙的聽差帶頭,所有的侍從都退出簽押房外,站得遠遠地,袁世凱便即雙膝一跪,用痛苦的聲音說道:“世凱今天奉命而來,有件事萬不敢辦,亦不忍辦,隻有自己請死!” 榮祿笑了。

    “什麼事?”他問,“讓你這麼為難?” “大帥請看!” 接過袁世凱袖中所出一紙,榮祿一看是朱谕,不覺一怔,但立即恢複常态,坐在原處細看。

    朱谕上寫的是“榮祿密謀廢立弑君,大逆不道!着袁世凱馳往天津,宣讀朱谕,将榮祿立即正法。

    其遺缺即着袁世凱接任。

    欽此!” 袁世凱覺得這片刻工夫,關系重大,整頓全神,仰面看着榮祿的臉色。

    先看他讀朱谕并不站起來,知道他心目中并無皇帝,迹象不妙!轉念又想,這是還不知朱谕内容之故。

    如果讀完朱谕,面現驚惶,有手足無措的模樣,便不妨乘機要挾,或者有憂慮為難的神色,那就很可以替他出主意,為人謀亦為己謀,好歹混水摸魚,撈點好處。

    若是既不驚、亦不憂,至少亦會表示感謝,那就索性再說幾句輸誠的話,教他大大地見個情。

     念頭剛轉完,榮祿已經讀完朱谕,随手放在書桌上,用個水晶鎮紙壓住,闆起臉說道:“臣子事君,雨露雷霆,無非恩澤。

    不過朝廷辦事,有祖宗多少年傳下來的規矩,‘承旨’責在軍機;定罪有吏部、刑部;問斬亦要綁到菜市口。

    如果我有罪,我一定進京自首,到刑部報到,那能憑你袖子裡一張紙,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