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二章

首頁
    望,所以反對廢立。

    這是從何說起?我就做再荒唐的夢,也不敢指望做太上皇。

    第一、我是高宗一系;第二、果然廢立,以旁支繼統,當然是為穆宗立嗣,繼穆宗之統。

    算輩分也不對啊!我能糊塗到連弟兄、叔侄都搞不清楚不成。

    ” 穆宗是“載”字輩,奕劻兩子載振、載搜是穆宗的堂房弟弟,自無以弟作子之理!榮祿也覺得“祖家街”的這個謠言,造得太離譜了。

     “我就不服!”不大動感情的榮祿,忽然憤慨了,“莫非隻有他‘祖家街’,‘翔鳳胡同’就不夠資格入承大統!” “祖家街”與“翔鳳胡同”這兩處地名,指兩處王府。

    恭王府原是和珅的住宅。

    乾隆末年,皇子私議儲位,慶王奕劻的祖父、皇十七子永璘表示:“天下至重,何敢妄窺大位,将來但願能住和珅的宅子,于願已足。

    ”及至乾隆内禅,皇位歸于永璘一母所生的皇十五子,即是仁宗。

    嘉慶四年,“和珅跌倒”,仁宗想起這段往事,就拿和珅的住宅,作為慶郡王永璘的賜第。

    鹹豐年間,改賜恭王。

    不過這座王府在三轉橋,恭王另在什刹海附近翔鳳胡同,構築别墅,命名“鑒園”。

    通常說恭王府,都指鑒園而言。

    所以榮祿亦以翔鳳胡同,作為恭王府的代名。

     祖家街在西城阜成門大街以北,相傳是清初降将祖大壽的故宅。

    端王載漪的府第,在這條街上。

    載漪是惇王奕誴的第二個兒子,承繼為仁宗第四子瑞親王之後,照清朝親貴承襲的制度,降等襲封,瑞親王綿忻之子奕龢承襲,降為瑞郡王,載漪是奕誌的嗣子,降等承襲為貝勒。

    載漪頗得慈禧太後的歡心,所以在光緒十四年就加了郡王銜,四年前晉封為瑞郡王。

    不道軍機大臣糊塗,承旨時将“瑞”字誤書為“端”字。

    上谕既發,不便更正,載漪就這樣糊裡糊塗成了端王。

     端王載漪,與恭王的幾個兒子,與穆宗都是嫡堂的兄弟。

    如今要在近支中找“溥”字輩的作為穆宗的嗣子,則恭王府亦有資格。

    而載漪恃太後之寵,一心以為隻有他的兒子,可以入承大統。

    榮祿在恭王生前,頗蒙器重,因而有此憤憤不平之言。

     “你也别替人家發牢騷了!言歸正傳,我看,”慶王沉吟了一下說,“眼前隻能在‘訓政’二字上做文章。

    ” “這篇文章可要做得好!” “做文章容易。

    ”慶王答說:“總要等‘見面’以後,才能放手辦事。

    ” “見面”、“遞牌子”、“叫起”都是朝貴常用的術語。

    軍機大臣每日進谒,稱為“見面”,慶王此時所說的“見面”,是指見了慈禧太後而言,未奉懿旨,一切都無從措手。

    于是,各自換了公服,兩人同車出府,向東疾馳。

     向來大臣上朝,都由東華門入宮,此時事出非常,驅車直趨宮北面的神武門。

    厭王與榮祿都是賞過“紫禁城騎馬”的,守神武門的護軍統領,已由崇禮打過招呼,明知他們進宮不由其道,依舊放行,讓他們直到貞順門下車。

     貞順門是甯壽宮的後門。

    這所乾隆歸政之後的頤養之處,因為有一座暢音閣,是樓高三層的大戲台,所以慈禧太後由頤和園回宮,為了聽戲方便,常住甯壽宮。

    此時崇禮與外号“皮硝李”的大總管李蓮英,接着了慶王與榮祿,先将他們延入貞順門西的倦勤齋叙話。

     “老佛爺讓蓮英給叫醒了!崇禮說道,“馬上就可以‘請起’。

    ” “王爺跟榮大人有什麼事面奏,我不敢問。

    ”李蓮英接口,“不過,得預備什麼?請兩位的示下,省得到時候抓瞎。

    ” 慶王點點頭,看着榮祿說:“仲華,聽你的!” “今兒個怕有大舉動。

    ”榮祿答說,“最好避開皇上。

    ” “老佛爺本來打算今天仍舊回園,既然如此,就早早起銮罷!” “頤和園又太遠了。

    ” 榮祿還在躊躇,李蓮英已經有了答複,也等于作了答複: “那就挪到西苑。

    ” 說完,李蓮英就走了。

    不多片刻,有個小太監來通知“叫起”,同時指明:召見的是慶王與榮祿。

     “受之,”榮祿便即叮囑,“請你派個妥當的人,悄悄通知軍機,預備老佛爺召見。

    ” ※※※ 召見慶王與榮祿,是在作為乾隆書房的樂壽堂,除了李蓮英以外,别無太監與宮女。

     跪過了安,慶王先奏:“榮祿是昨兒晚上十二點鐘進京的,有大事跟老佛爺面奏。

    ” “說吧!”慈禧太後問榮祿:“你是袁世凱回天津以後才進京的?” “是!”榮祿答說,“奴才有密件,請老佛爺過目。

    ” 密件就是那道朱谕。

    李蓮英從榮祿手裡接過來,一轉身呈上禦案,慈禧太後入目變色,突出兩腮,雙眉之間,青筋暴露,牙齒咬得格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