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宮女們見慈禧太後這副打扮,無不感到新奇,但沒有人敢多看一眼。
反是慈禧太後自己看了看身上,解嘲地強笑道:“你們看,我象不象個鄉姥姥?”
“要象才好!”李蓮英扶着她的胳膊說:“奴才伺候老佛爺梳頭。
”
李蓮英已經多年未曾動手為她梳頭了,但手法仍舊很熟練,解開“燕尾”,略略梳一梳,三盤兩絞,便梳成了一個漢妝的墜馬髻。
“當初義和團剛鬧事的時候,那裡會想到有今天這麼一天?”慈禧太後故作豁達地說:“更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學漢人打扮!”
李蓮英不答,略停一下問道:“請老佛爺的旨,除了皇上、皇後、大阿哥,再派什麼人随駕?”
這使得慈禧太後躊躇了,宮眷如此之多,帶這個不帶那個,顯得不公,倘或全帶,又是累贅。
想了好一會,才毅然決然地說:“誰也不帶!”
“是。
”李蓮英悄悄退下,喚一個親信小太監密密去通知瑾妃,慈禧太後将由德勝門出京,請她自己拿主意。
就這時候,正在壽皇殿行禮的皇帝已經趕到了,慈禧太後不等他下跪請安,便即說道:“你這一身衣服怎麼行?快換,快換!”
于是宮女們七手八腳地為皇帝摘去紅纓帽,脫去袍褂,李蓮英找了一件半舊玄色細行湖绉的薄棉袍,替皇帝穿上。
皇帝瘦弱,而棉袍是寬襟大袖,又未束帶,看上去太不稱身,但也隻好将就了。
其時各宮妃嫔,都已得到通知,齊集甯壽宮請安待命。
慈禧太後自顧這一身裝束,實在有些羞于見人,但既為一宮之主,出奔之前,無論如何,不能沒有一句話交代。
一個人靜下心來,細想片刻,覺得由于自己這一身裝束,反倒易于措詞,于是恢複了平時的沉着,緩步出室。
隻是一直穿慣了“花盆底”,驟易漢人的平底鞋,就使不出那一種一步三擺,搖曳生姿的樣子。
“洋人進京了!”慈禧太後說得很慢,聲音也不高,“我跟皇上不能不走,為的是李鴻章議和,容易跟洋人講條件。
你們大家暫時不必跟我一起走!我沒有為難各國公使,各國公使也一定不準他們進宮騷擾。
你們别怕,耐心守個幾天,我跟皇上到了地頭,看情形再降旨。
”
話到此處,已有嘤嘤啜泣之聲。
慈禧太後亦覺得此情難堪,拿衣袖拭一拭眼淚,少不得還要說幾句安慰大家,并借以表白的話。
“其實我亦舍不得你們,不過事由兒逼着,也教沒法子。
你們看我這一身衣服!一路上會吃怎樣的苦,誰也不知道,倒不如在宮裡!”慈禧太後靈機一動,撒個謊說:“我已經交代榮祿了!他會跟各國公使辦交涉,一定會好好兒保護你們,各自回去吧!”
宮中的妃嫔,除了井中的珍妃以外,誰也不敢跟慈禧太後争辯,而且看這樣子,跟着兩宮一起逃難,也還是吉兇莫保。
然則一動不如一靜,且聽天由命好了。
這樣一想,就更沒有人提出願意扈從的要求,由年齡行輩最長的文宗祺貴妃修佳氏,說一聲:“皇太後、皇上一路福星,早日回銮!”然後在蹈和門前排班,等着跪送兩宮啟跸。
在慈禧太後,到此地步當然什麼儀注都顧不得了!出蹈和門急步往西而去,後面跟着皇帝、皇後、大阿哥,還有個慈禧太後的“清客”,籍隸雲南,善書能畫的缪素筠,此外就是一大群太監、宮女了。
到得西華門前,隻見三個漢裝婦女跪着接駕,走近了方始看出,是瑾妃與慶王的兩個女兒三格格、四格格。
瑾妃不等慈禧太後開口,先就說道:“奴才跟了去伺候老佛爺。
”
“好吧!你跟着。
”慈禧太後又問慶王兩女:“你們姐兒倆,怎麼也在這兒?”
“奴才的阿瑪,叫奴才兩個來伺候老佛爺!”
雖在這倉皇辭廟之際,慈禧太後仍然神智清明,了解慶王此舉,所以明心,表示決不會勾結洋人,出賣太後,遣此兩女陪侍,實有留為人質之意,因而欣然答應說:“好!好!
你們也跟我走。
”并又問了一句:“你阿瑪呢?”
“在外面候駕。
”三格格指着西華門外說。
西華門外候駕扈從的,不止慶王,有肅親王善耆,莊親王載勳、載漪、載瀾兄弟,鎮國公載澤,貝子溥倫,軍機大臣剛毅、趙舒翹,以及内務府大臣兼步軍統領衙門右翼總兵英年等等。
草草行過了禮,慈禧太後說道:“都起來說話。
”
“是!”慶王答應着。
首先站了起來。
“就這幾輛車?”
慶王不答,載漪亦不作聲,其餘王公自然更不會開口,于是剛毅站出來說:“皇太後、皇上坐英年、載瀾的車好了。
”慈禧太後點點頭,簡單明了地說:“溥倫陪着皇上坐一輛,大阿哥在我車上跨轅兒!”
“是!”大阿哥大聲答應,歪着脖子,撅起厚厚的嘴唇又說:“老佛爺,是先上那兒啊!”
“不許這麼大聲說話!回頭趕車是車把式的事,不許你插手!”慈禧太後又說:“大家上了車,都把車簾子放下來,别讓人瞧見。
”
說完,攜着慶王兩女上車,李蓮英便走向慶王面前,低聲說道:“老佛爺的意思,從德勝門出城。
王爺,你看這麼走,可妥當?”
“也隻有出德勝門這一條路。
北平城都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