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
“二十五裡。
”
“一切供應,有預備沒有?”
“已敬謹預備。
”吳永答說,“不過昨天晚上,方始得到信息,預備得不周全,不勝惶恐之至。
”
“好!有預備就得了。
”慈禧太後一直矜持隐忍着的凄涼委屈,由于從吳永答奏中感到的溫暖,眼淚如冰解凍,再也忍不住了,突然放聲大哭,且哭且訴:“我跟皇帝連日走了幾百裡地,竟看不見一個百姓,官吏更不知道躲到那裡去了?昨天到了延慶州,才有人招呼,如今在你懷來縣,你還衣冠接駕,可稱我的忠臣。
我真沒有料到,大局會壞到這麼一個地步!現在看你還不失地方官的禮數,莫非本朝江山還能保得住。
”
說罷,哭聲愈高,滿屋中的太監,無不垂淚,裡屋亦有欷歔、欷歔的聲響,料想後妃宮眷亦在傷心。
見此光景,吳永鼻子一酸,喉頭哽噎,雖未哭出聲來,但也說不出話來。
慈禧太後收一收淚,又訴苦況,“一連幾天,又冷又餓。
路上口渴,讓太監打水,井倒是有,沒有吊桶,太監又說,沒有一口井裡,不是有人頭浮在那裡,吓得渾身哆嗦。
實在渴不過,采了幾枝秫稈,跟皇帝嚼一嚼,稍微有點漿汁,總是聊勝于無。
昨天晚上,我跟皇帝隻有一條闆凳,娘兒倆背貼背坐了一夜,五更天冷得受不了,也隻好忍着。
皇帝也很辛苦,兩天沒有吃東西,這裡備得有飯沒有?”
聽這一說,吳永才知道延慶州知州秦奎良,帶着大印躲開了。
除了一乘轎子,不曾供應食物,橫單上什麼“滿漢全席”、“一品鍋”,不過慷他人之慨而已。
這樣想着,覺得雖是一鍋豆粥,亦無所愧作,便即答說:“本來敬謹預備了一席筵席,那知為潰勇搶光了,另外煮了綠豆小米粥,預備随從打尖的,亦搶吃了兩鍋。
如今還剩一鍋,恐怕過于粗粝,不敢進呈。
”
“有小米粥?”慈禧太後竟是驚喜的聲音:“很好,很好!快送進來。
患難之中,有這個就很好了,那裡還計較好壞?”
“是!”
這時慈禧太後才想起來,“你應該給皇帝磕頭!”她轉臉吩咐:“蓮英,你給吳永引見。
”
皇帝就站在桌子左面的椅子背後,不過照規矩見皇帝,必得有人“帶班”,李蓮英便權充“禦前大臣”,向皇帝宣報:
“懷來縣知縣吳永進見。
”
吳永便轉過半個身子,磕下頭去,皇帝毫無表情。
吳永磕完擡頭,才略略細看皇帝,隻見發長逾寸,滿臉垢膩,身上穿一件又寬又大的玄色舊湖绉棉袍。
那模樣令人想起破落戶中抽大煙的敗家子。
“吳永!”慈禧太後代皇帝吩咐一句:“你下去吧!”
下去第一件事就是将一鍋小米粥擡進來,另外有幾隻粗碗,可是沒有筷子。
幸好吳永穿的是行裝,荷包中照例帶着一副牙筷,另外還有一把解手刀,擦拭幹淨了,進奉慈禧太後使用,此外就隻好秫稭梗子代替了。
門簾放下不久,便聽得裡面唏哩呼噜吃粥的聲音,很響,也很難聽,驟聽仿佛象狗在喝水。
恭候在門外的吳永,感慨萬千,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悲傷。
可是,掀簾出來的李蓮英,臉色恰好相反,帶着笑容翹一翹大拇指,先作個贊賞的手勢,然後才開口說話。
“你很好!老佛爺很高興。
”他說:“用心伺候,一定有你的好處。
”
這在吳永當然是安慰,随即答說:“一切要請李總管照應。
”
“當然,當然!”李蓮英又用商量的語氣說:“老佛爺很想吃雞子兒,你能不能想法子?”
這出了一個難題,吳永隻能硬着頭皮說:“我去想法子!”
等李蓮英一轉身,吳永立即懊悔,不該輕率答應,一堡皆空,那裡去覓雞蛋?說了實話,可蒙諒解,如今辦不到倒不好交差了。
一路想,一路走,抱着姑且碰一碰的心思,走到街上。
有家小店,裡面空空如也,但懸着幹辣椒、蒜頭之類,似乎是家雜貨店,便走了進去,在櫃台上随手拉開一個抽屜看一看。
一看之下,吳永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抽屜裡好好擺着五枚雞蛋。
吳永喜不可言,取下頭上的帽子,将這五枚雞蛋放在裡面,小心翼翼的捧回騾馬店。
可是從人四散,而原來看店的人,又因禦駕駐跸,吓得溜之大吉,這五個生雞蛋,如何煮熟了進呈,便大費周章了。
迫不得已,隻好自己動手。
幸而荷包裡帶着一包原名“洋火”,因為義和團忌“洋”字而改稱為“取燈兒”的火柴。
火種有着,生火不難,找到冷竈破釜,用碎紙木片燒開一小鍋水,煮熟五個“卧果兒”,盛在一隻有缺口的粗瓷碗中,加上一撮鹽,小心翼翼地捧了進去,交給太監轉呈。
不多一會,李蓮英又出來了,“吳大老爺,”他說:“你進的五個雞子兒,老佛爺很受用,吃了三個,還有兩個賞了給萬歲爺,别的人,誰也沾不上邊兒。
這是好消息。
不過,老佛爺想抽水煙,你能不能找幾根紙煤兒來?”
這又是一個意外的難題,吳永一面答應,一面思索。
想起義和團焚表叩天,看紙灰升降定人生死所用的黃表紙,正就是制紙煤的材料,又記起不遠一家人家,門口“義和神團”、“扶清滅洋”等字樣的殘迹猶在,必是一處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