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首頁
    實說,就沒你的事兒了。

     楊憲基又問三郎:“你說,這幾箱白折兒是誰的?” “是我在琉璃廠濟源昌南紙店買的。

    ” “濟源昌的人能給你作證嗎?把證人找來。

    ” 三郎一想,這不好辦,萬一人家一推六二五呢?于是答道:“濟源昌南紙店的人總不能記得每個顧客的長相吧?要是人家說記不清了,那我也沒轍。

    ” 楊憲基逼問:“還有别的證人嗎?” “證人……”三郎低下了頭。

     “你那故事編得倒是不錯,可證人在哪兒?誰能證明你剛才講的是實話?”伊萬的口吻中帶着明顯的嘲弄。

     三郎渴望地看着站在衙役當中的劉一鳴,劉一鳴目不斜視,顯得無動于衷,三郎的眼淚泉水般地湧出:“大人,我說的全是實話……” “可你得有證人啊。

    ”楊憲基的語調緩和下來,他憑經驗判斷,這個三郎很可能是受冤枉的。

     伊萬認為三郎一直在說假話,終于到了理屈詞窮的地步,不覺得意起來:“怎麼樣,沒轍了吧?” 突然,三郎大喊一聲:“爹、娘,我對不住你們了!”說着就往柱子上撞去,幸好旁邊的衙役一個箭步沖上去将他拽住。

     楊憲基站起來:“三郎,你這是幹什麼?本官一貫秉公辦案,是你的事你賴不掉,不是你的事也不會硬栽在你頭上,現在這個案子已經很清楚了,隻要你能證明這幾箱白折兒是從濟源昌南紙店買的,那麼本官就可以判定這件事是出于誤會,而不是欺詐。

    你再仔細想想,還有誰能為你作證?” 事已至此,證人是個關鍵,要不然保不齊就得出人命了,劉一鳴權衡了一下,毅然出列,跪在楊憲基面前:“小的能為他作證。

    ” 楊憲基頗感意外:“你認識他?” “三郎是我的同鄉,這主意還是我給他出的,三郎去濟源昌南紙店買白折兒時我就在他身邊,我能證明這白折兒不是松竹齋的。

    ” 伊萬哪裡肯相信,他聳聳肩:“真有意思,又出來個證人,恐怕是串通好了吧?” “伊萬先生,要查明這個很容易。

    ”楊憲基說着走到三郎面前,指着劉一鳴:“你認識他嗎?” 三郎點點頭:“認識。

    ” “他叫什麼名字?” “劉一鳴,是頭年到衙門裡當差的,平日在大獄裡看管犯人,這幾天臨時借出來幫着捕快緝拿兇犯……” 楊憲基打斷三郎:“夠了。

    ”他轉向伊萬:“這可就不是編的了,劉一鳴在我手下當差,我就能為他作證。

    伊萬先生,這個案子可以了結了,對于貴銀行受到的損失,本官深表遺憾,但愛莫能助。

    ” 伊萬氣急敗壞,甩手而去。

     三郎連連給楊憲基磕頭:“多謝大人救命之恩,多謝大人救命之恩……” “走吧,你們家大人不還等着白折兒嗎?東邊戰事吃緊,别誤了事兒。

    ”楊憲基又轉過身對林滿江說,“你這個得子,回去要多加管教!” 伊萬對松竹齋的追訴到此結束,他的金融生涯也告一段落,回到銀行後,伊萬引咎辭職。

     黑三兒和柴禾從煙鋪子裡出來,遠遠地看見秋月坐着敞篷馬車從街上走過,黑三兒站住了:“咦?那不是左爺瞧上的那小娘們兒嗎?” 柴禾順着黑三兒手指的方向望過去:“沒錯,就是她,你瞧那小臉兒長得……我就納悶了,人家是怎麼長的?世上竟有這種标緻的娘們兒,甭說别的,咱瞧上一眼骨頭就酥了半邊兒,要是……”柴禾正要張開想象的翅膀,黑三兒打斷他:“嘿!她拐進那條小巷了,柴禾,我記性不好,你記着點兒,那小娘們兒住在那條小巷裡。

    ” 柴禾睜大了眼睛:“你放心吧,兄弟我别的事記不住,唯獨記娘們兒的事兒,過目不忘!” 黑三兒心裡琢磨着,這不是無巧不成書嗎?左爺撒開大網可着北京城的兜,都沒尋着這小娘們兒的下落,今兒個愣是給碰上了,這回又能拿到賞錢了…… 秋月進了家門,拿出順路買來的豆角放在桌子上,張幼林和她一起擇豆角,心思卻沒在豆角上。

    他看着秋月:“秋月姐,有句話……我不知該不該問?” “我知道你要問什麼,我怎麼會跑到秦淮河那種地方去,是不是?”秋月一點都不回避,張幼林心想,秋月姐真聰明,總能猜出我在想什麼。

    他斟酌着詞句:“我是想……姐姐也是大戶人家的小姐,金枝玉葉的身份,若不是家裡遭了難,斷不會流落到秦淮河那種煙花之地去。

    ” 秋月把擇好的豆角放進一個瓷碗裡:“這不奇怪,自古以來,官宦人家就是這樣,得意時良田美妾、錦衣玉食,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也許就是家破人亡。

    皇恩浩蕩你懂嗎?成也是它,敗也是它,都在皇上一句話。

    ” “令尊大人也是當大官的嗎?” 秋月點點頭:“家父的官職比祖父高,生前是河東河道總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