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黃波及到網内,一日,古華點出了網上新聞,〈新新浪浪讀書〉等受到嚴厲懲罰,這使古華感到痛快,證明了他看法的正确,他曾寫專文批評當今中國文化文學尤其網絡文學的這類怪圈現象,他古華的文就深受其害,雖然這種打擊在他看來還是幼稚的,殃及無辜。
古華再發一篇論壇感文《變質的當今中國文學》。
小說的兩大要素是什麼?趣味與意義。
作家的必要素質是什麼?語言功底與思想厚度。
文學的目的究竟應是什麼?歌頌真善美,鞭撻假醜惡。
文學的社會責任是什麼?提升讀者知識修養,并從中受到精神力量的熏陶。
這并非每個古今中外的文學愛好者、作者、作家、出版商對這些問題都有理性的認識,都還停留于“感性的寫作”,還沒有上升到理論反過來作為寫作的思想大綱。
不得不承認我們很多人在學生時代被好小說影響了一生。
先說網絡小說。
網絡小說崇尚專橫拔扈、個人主義與人類提倡的道徳修養唱反調,屁經不懂殺仙殺佛天地為我獨尊是大神文,也才成得了大神,更有可笑的還有拿戾氣修成無上神功的,不是在崇尚真善美,而是推崇假醜惡,根本不懂得文學的主義是什麼,沒有監管,任其泛濫。
所謂監管也是舍本逐末,不過設置幾個阻擊色……&hellip情、政治敏—……感詞雷區。
但這阻擊法太幼稚,甚至可笑,并傷及無辜。
例如“婚姻少了愛情,成了動物&hellip性——……交換”,連起來就成了敏感詞“性……&hellip交”,而本意并非如此。
中國人一搞什麼就隻抓形式不抓本質,這一堵黃,連“床床、情……&hellip人、堕……落、禽……&hellip獸”等不少正當詞語也成為禁忌,似乎一下子就又立地成佛了,中國人作亊的素質是如此幼稚、淺薄、可悲、可笑。
這樣的民族人可想怎麼樣了。
豐富的漢語繞過雷區不是問題,繞過去的是大部隊,那才是真正的黃色大軍,卻安然無恙。
這一雷區卻也故意擋住“毛澤東”不準入内。
但360浏覽器又推薦了多少純色小說而不過問。
不準涉政,隻為庸俗無味之作敝開陽光大道,還談什麼出人才出上品的社會進步需要?亊實上,大氣的文學小說離不開時代背景,而時代總是置于當時的政治大環境,離開政治大環境的小說能有什麼鹽味!隻限于吟風弄月就事論事的小說從來成不了大氣。
網絡小說一定程度是被逼迫去穿越,因為現實不準涉政。
但帝王将相、牛鬼蛇神稱霸網絡小說網站,則很大程度屬于作者個人問題了。
而大神則是成年作者在興風作浪,還以為隻是學生娃的天下呢!隻為一個利字,形成了宮庭、穿越等類型的對人無教養意義的網絡小說特色。
誰要是以為網文之大神文一定是上品文那你就太天真了!隻講數量不講質量,随便一個水平的作品動辄幾百萬字,不是為湊字數是什麼?反正山人我是讀不下去的。
而這種作品卻得以趨之若鹜,而堅守正道文學的少數網站顧客卻少得可憐,少乃精英吧!這真是一種可悲的反常、變&hellip态現象!乾坤颠倒。
辦網站的大多并無文學判官資質,隻不過如同全民經商人人都可以開個商店一樣。
這包括紙質出版編輯。
編輯怎能以自己的好惡模式去作為度量一切的尺碼呢?除非你本具包羅萬象之思想境界,但現實往往不是這樣,而是有限得很。
無論小說網站審稿人、紙質出版審稿人,審稿人端正的态度應該是什麼?正确的态度應該是:客觀、虛懷。
方能納百川,收千山,不損聖賢。
網絡小說敗壞了一代、兩代人的文學味口,使得對真正的文學反倒不适應,這與聽慣了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反倒說經典的二胡曲《江河水》“不好聽”如出一轍;與“甯用草不用苗”的社會用才之黃鐘費棄,瓦釜雷鳴屬于一個媽生的多胎現象。
中國的傳統文學同樣躲避不過市場經濟洪水的席卷,改制後,在污泥濁水的沖擊下不是激發了良性健康的生機,而是生病流膿,變得畸形。
為了生存,放棄文學的社會責任,迎合低俗;如同乒乓球高手常為庸手陪練喂招,最後水平都下降了,而不是提升了。
現在主流導向的結果是,小朋友們喜低趣,反感高尚。
作品多不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是脫離生活,歪曲、搞怪生活;演員不是去貼近角色,而是讓角色貼近演員,本末倒置。
這文學問題毛澤東也看得準,提倡演員先要體驗生活,例如演軍人的得先進部隊體驗,寫農民得先融入農村,爾今作家多是足不出戶閉門造車。
文學究竟應不應該瞎編?
看看當今成名的十幾個網絡大神“作家”,哪個的單部小說不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