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2 家亊世事

首頁
古華久等侄女不到,但侄女的丈夫劉剛打電話表示誠意,願接幺舅回他家養老,并請個保姆,如果願去敬老院,他們親自送。

    古華話中帶話,說道:“可惜我那兩侄子看起來是結婚之人,實際還不懂亊,如對我多照顧一下,讓我到他家去終老,對他家将有多麼大的幫助!”其實正如保姆說的那樣,你的親戚後孫們對你就很可以的了,他們在外打工都不容易,難得脫身。古華當然理解這一點,不過事有輕重緩急嘛。

    劉剛回答道:“他們倆弟兄不是不懂亊,我聽他們說過,說你從來對他們幫助太少,有怨氣。”

    古華心道,縱然原來幫助不到,現在也不差吧,現在你巴結我也不遲吧,巴結得讓我樂願去你家養老,憑我死後給你遺留十幾萬工資也夠彌補虧欠了也值了吧?需知十幾萬對你農家小戶也夠厚實的了吧?這點心機就沒有,還是一個幼稚。回話道:“那我這個委屈背上就背上吧,我得罪的不僅是你們,多了去了,親戚朋友都認為我是有錢吝啬,當年我哪有閑錢資助别人?隻不過這幾年才能勉強餘上幾個錢。”

    劉剛哈哈一笑:“都用了的!”他笑裡有話,幺舅古華揮霍浪費了的。同樣還是一個誤解。

    不過,當初被陷入麻将小賭丢錢不少是事實。至于揮霍享受那就太恕枉了,縱然大富大貴,簡樸随便是古華的情操,他是隻圖一生一世享受,眼淺的凡人嗎?

    不過,古華當然有愧,對弟兄親友幫助太薄。尤其三哥的次子永山。三哥家地道的貧家小戶,大兒子永君讀了個一年級,次子永山讀到三年級便上不起學了,那年古華署假回家,見小侄子永山雖然讀不起書了,在家就常把三年級課本拿出來看,反複讀,幾乎就讀透了。而今的青年永山能上電腦打拼音。這件亊給古華太深的印象,自已當時要是把小侄永山收到身邊帶上讀書繼續上學,小侄子定會有不小的出息。可那時的古華還想結婚成家呀,況且他特殊的人生命運自顧不暇?

    人生中,總有不少委屈,你得坦然以對,也是一種快樂。

    依梅打電話:“爸,你要去敬老院啦?鬼摸了你腦殼了吧?嘻嘻。”

    古華回答:“指望不上你,我不去咋辦?”

    “回老家嘛,我好照顧你。不過,我要啥你得給我買啥!你要吵我。”

    “要天上的月亮?”

    “嘻嘻,那到不,比如……手機。”

    “你又要多錢一個的?”

    “你的工資是六千吧?”

    “五千多。”

    “嘻嘻,夠了!”

    “媽的,你要還是回來氣我就别回來。”

    “哎喲,這一向把我整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再不惹事了!”

    “繼續,隻要别找老子承擔。”

    “嘻嘻!”

    還把自已當成值得嬌生慣養的貞貴女兒,依梅依然不以為然,要求蠻高。古華道:“你回來又想把我工資一月一月用光,沒一點餘錢才滿意嗎?”

    “用光了我帶你去讨口(乞讨),嘻嘻!”

    “你要是有那樣的品德,又是個乖乖女啰,幸得老子能自食其力,真靠你養活,我早被你嫌棄而受罪了。挂了!”

    古華打開紅歌會站,心道此站文章水平偏學術性高,但也多勢利眼,而他古華近40篇發文多先見之明,那些名人學者後來的專題文多是受他啟發,因是既成名人後來者居上。衆星捧月。

    古華,注定今生孤軍奮鬥,默默貢獻,如一散仙,無宗無派。唯天地知我心,種下來世高位福慧因。

    他繼續尋讀好文章,發現了一組織最高層提交恢複罷工、遊行自由的憲法簽名的文章,便尋求聯系方式,得回應,便從郵箱介紹了身份,簽上了名。而這之前,古華早已發《恢複罷工權利必須靠工農大衆自已》文章。

    他的文章用言簡意赅形容最貼切不過了,他看書不多,故無經典名哲引用,更主要的是他反感故弄高深顯示學文的文奴習氣。世上每個人都有一雙面對世界的心靈窗戶眼睛,不一定人人都得讀别人的書才懂得什麼。可以說,如果說古華需要向别人學什麼,那隻就是語言文學功底,自覺不及太多的人,至于深刻,俗世恐怕難有幾人能及。

    古華等待好久的侄女桂芝夫婦來了。卻是接幺舅回家看看他家街面上修的漂亮的樓房。以便讓古華歡喜晚居。但古華有網上亊與收出版稿費亊來臨,脫不得身,胃痛近日倒好多了。桂芝打算返回辦妥家事後,就來護理幺爸古華。

    對于侄女能夠放下打工來護理,古華打算在離校前仍付月工資千元,那當然不及在外打工來錢。劉剛說親人間賬不能那麼算。古華之所以仍付工資,是因退休後去不去劉剛家還不一定,之前付了工資如果去敬老院,則對侄女問心無愧,至少虧欠得少一點。當今這社會,能有這樣的親戚們也算有幸了。

    依梅又從浙江返回了西安城,再操舊業。古華有預感。從此将不再理依梅。她不配作他的女兒,古華不認栽行嗎?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