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城後坡村,座落在演豐鄉。
其東靠大海,南靠東線主要公路幹線,西靠近府城、海口,北靠山,在戰略上能攻能退,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
後坡村有十多戶人家,是我黨從事革命活動的根據地。
這裡的群衆,思想進步,擁護革命,所以,我瓊崖特委領導同志常常在這裡踫頭召開秘密會議。
一九三五年,戰争的摧殘,本來人畜興旺的後坡村,這時,它顯得十分蕭條與凄涼。
全村有近三分之一的男人都逃往南洋謀生去了。
在家的女人,有些靠種田持家,有些靠織網度日,生活過得也是相當的貧苦。
不過,後坡村近海邊,有靠海吃海的優勢,不去南洋謀生的男人,絕大多數都出海捕魚來維持生活。
而沒有出海的男人,有些參加了我黨革命活動。
所以,後坡村人們稱為紅色村。
這裡的人,日子過得比雲龍鄉仠雲村強一些。
蘇明剛到表姐家時,表姐安排她在家帶五歲的表舅阿淑。
有時,她還為表姐放牛,或者拿起鋤頭下地與表姐一起勞動,後來,她又在家中跟着表姐學習織網……
表姐美向姩二十五歲,是一位思想堅定,勇敢勤勞的農村婦女。
她十八歲嫁到後坡村,十九歲生下阿淑,二十一歲時,因生活所迫,其丈夫與村裡一些青年人去了南洋打工,至今,已有四年沒音訊。
幾年來,她帶着不滿五歲的阿淑,靠耕種幾鬥田地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很清貧。
美向姩的家靠近村莊北面,房屋坐落在山腳下,而且有一間房屋的後門還直通後山,能進能退,一旦發現敵情,就可以從後門直接逃脫上山。
對此,馮白駒就選中這裡作為瓊崖特委活動據點。
此外,為了掩護自己,不暴露身份,馮白駒與美向姩以兄妹相稱,認作表妹。
經過兩個月的勞動磨練觀察,美向姩看到蘇明能夠吃苦耐勞,性格倔強,是一位聰明伶俐而且又聽話的女孩子,于是,她利用織網坐在一起的機會,一邊織網一邊給蘇明講瓊崖工農紅軍如何為瓊崖受苦人民的解放與敵人英勇鬥争的動人故事。
漸漸地,蘇明被馮白駒率領工農紅軍在母瑞山上吃樹皮吃野菜堅持革命鬥争的動人故事所感染,被智勇雙全的瓊崖女英雄劉秋菊的故事所激勵。
這個時候,蘇明完全陶醉于那一個個動人故事之中……
一天,潘國昌從雲龍鄉來到演豐鄉後坡村美向姩家作客。
料不到在美向姩家見到多日不見的表妹蘇明,心裡又驚又喜。
潘國昌是雲龍鄉北戲村人,***黨員,他讀了兩年私塾學校,十九歲就在北戲村小學當管理員,以管理員身份作為掩護,從事我黨地下交通工作。
蘇世養(又一名蘇一土)是雲龍鄉雲山村人。
也是***黨員,從事我黨地下交通工作。
每當打聽到敵人的情報時,他們倆都要及時把情報送到演豐鄉昌城後坡村美向姩家中。
然後,由美向姩轉交給我瓊崖特委領導同志。
這天中午,潘國昌送信到美向姩家中,剛好踫上馮白駒同志,他看到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