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排除萬難 保護傷員

首頁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鬼子宣布無條件投降。瓊崖人民曆盡艱險,經過六年的艱苦卓絕的鬥争,付出巨大的代價,終于換來了抗日戰争的勝利。

    在抗戰勝利不久,一九四六年國民黨四十六軍軍長韓練成為了搶奪抗日的勝利果實,在不顧瓊崖人民強烈反對的情況下,對我瓊崖縱隊發動了大規模圍剿,瓊崖人民的革命武裝鬥争再次陷入艱苦的處境。在這十分惡劣的環境下,作為後方醫院醫務人員如何想盡方法治療搶救傷員,這是對每一個共産黨員的嚴峻考驗。

    海南島地處亞熱帶,天氣酷熱,傷員的傷口容易感染,腐爛嚴重,臭味難聞,蒼蠅蚊子聞臭而來。盡管困難重重,蘇明都想盡辦法排除萬難積極搶救。每天,蘇明給傷員洗傷口時,都發現傷口周圍都有蛆蟲。她用開水将傷口洗幹淨後,一一為其敷上藥膏。然後,用香蕉葉蓋住傷口,防止蒼蠅繼續放蛆蟲。有些傷員傷口腐爛嚴重,蘇明就為其洗傷口,剪去爛肉,挖去碎骨;有些傷員一條手的真皮,已經爛掉三分之二,全肢搖搖欲墜,對此,蘇明隻好用剪刀把其上肢剪掉,保存生命;有位傷員送來時,眼睛不轉動,腦部不見起伏,處于極度昏迷狀态。當時,醫院沒有聽診斷器,護士陳月美用手去探了探傷員的鼻孔,也感覺不到有呼吸,她認為,該傷員已經死了。可是,蘇明再次去看看,她就撚了一小攝棉花輕輕地放到傷員鼻孔前仔細觀察,結果,發現棉花絲還在微微飄動,說明傷員還有一口氣,仍沒有死。于是,蘇明與陳月美急急地為其進行搶救,沒有藥,她與陳月美多次越過敵人封鎖線,為傷員尋醫找藥,直到把傷員傷口醫治好為止。

    一次尋藥,夜霧茫茫,伸手不見五指,蘇明與陳月美返回醫院的路上,已是半夜三更了。前面就是敵人的封鎖線,越過封鎖線,就是醫院了。這時,在前面引路的交通員小聲對蘇明說:“蘇明同志,你們快蹲下,伏在茅草邊,注意聽動靜,要是有敵人巡邏,一定會聞到香煙味。”于是,蘇明與陳月美媽蹲下來後,不一會,既聞不到香煙味,也沒有什麼動靜,隻聽到蟋蟀“吱吱”的彈叫聲,為了安全起見,交通員每次引她們越過敵人封鎖線時,總要拿起石頭或什麼硬的東西向前投擲過去,假如有敵人一定會反應。這次,交通員摸到敵人一個已吃過的空罐頭盒子,她們把幾粒小石頭塞進盒子内,用力向前抛過去,罐頭盒在黑暗中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緊接着,随着一陣“喳喳”的響聲向她們沖過來,把她們吓了一大跳,蘇明與陳月美媽都以為有敵人,急忙躲入石穴。在這漆黑的夜晚,她們什麼都看不到,一會兒,隻聽見“呀呀”的聲音漸漸從近而遠去。原來,那是野山豬母帶領着一群山豬仔。于是,我們順利通過敵封鎖線,回到了醫院。

    在想方設法醫治傷員時,作為醫務人員也要千方百計保護好傷員,不使其落入敵人的虎口。她們醫院地處于平原地帶,沒有深山老林,隻有田園和一些小樹叢,再就是在敵人掃蕩時被燒毀的殘牆斷壁,其四周長滿了荊棘和茅草。

    一天,蘇明接到一位傷員,這位傷勢較重,她與陳月美媽、陳美民大姐商量,決定把傷員擡到蘇尋三鄉石雲村掩蔽,因為,這個村子陳月美媽比較熟悉,她參加革命前在這個村裡當過童養媳,熟人較多,而且這個村子群衆思想覺悟較高,基礎好。她們先把傷員藏在一間斷牆殘壁、而且長滿荊棘的角落裡,然後,出去找村裡人,解決傷員的生活問題。

    可是,由于敵人的大掃蕩,這裡的群衆,有些慘遭殺害,有些逃荒,甚至,個别的人還做了叛徒出賣革命。全村已空無一人。在這荒涼凄慘的環境下,她們到處找不到人。當她們正在憂慮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靜悄悄地竄回村子,她們趕緊迎上去一看,她就是陳月美的大嫂,大家高興極了。蘇明急忙向她了解情況,請求她幫助解決一些雜糧充饑,因為已經兩天不吃到東西了。在大嫂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些芋頭和毛薯,用砂鍋煮好就吃。她們一邊吃一邊聽大嫂說:“現在情況很複雜,有些人當了叛徒,敵人可能利用他們帶路搜山,我們要做好隐蔽,如果遇到陌生人千萬要小心,匆輕易相信。”大嫂這一提醒,引起她們加倍警惕起來。以後,她們對傷病員住址經常變換無常,每次轉移傷員到新地址隐蔽時,不論走到哪裡,為了防止被敵人發現,她們都是輕步走,不能踩壞草,一拐一拐地行走,還要反方向而行,以防暴露腳印被敵人發現。為了轉移敵人的視線,蘇明、陳月美媽、陳美民大姐還在傷員住地址四周搞起一些僞裝,砍一些荊棘和麻枝藤,擺在周圍一帶,像農民曬草一樣。故意增加敵人搜山的困難,使敵人不敢輕舉妄動。她們就是這樣排除萬難,保護好傷員安全。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