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的生産時,陸玉成問全國哪些地方名氣較大,謝伯翔答曰河南、河北、山東等地,不過他強調說,其實絲綢質量倒差不多,主要是工藝強一些。
陸玉成說曾從一卷秘籍上看到有一種提高絲綢加工質量的辦法,謝伯翔眼睛一亮,趕緊要他說說看,要知道要是能夠提高絲綢質量,則是一種極大的優勢。
缫絲和練絲是絲綢生産中最重要的兩道工序。
前者的質量高底對絲綢的織造影響較大,後者的好壞對織物的風格和色染影響較大。
這個時候的缫絲是采用“熱釜”缫法,把繭鍋直接放在竈上。
大約自宋代起南方發明了一種将煮繭和抽絲分開的“冷盆”缫法。
這種方法是将繭放在熱水鍋中沸煮幾分鐘後,移入放在熱鍋旁邊的水溫較低的“冷盆”中,再進行抽絲,從而避免了“熱釜”法因抽絲不及,繭鍋水溫過高,繭煮得過熟,損壞絲質的缺陷,使缫出的絲縷外面還有少量的絲膠包裹。
這樣的絲,一經幹燥,絲條均勻,堅韌有力。
另外練絲在初唐還是采用草木灰浸泡兼日曬法和木杵捶打法,後世才發明豬胰煮練法,這種方法練絲質量更好。
其法是先以豬的胰髒摻和碎絲錢搗爛,懸于陰處陰幹和發酵。
用時,切片溶于含草木灰的沸水中,将待練的絲投入其中,沸煮,利用豬胰髒所含的蛋白酶使絲膠進一步脫落。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胰酶練絲的國家,西方國家直到1931年才開始利用胰酶練制絲織物,比中國至少晚一千多年。
陸玉成向謝伯翔大概介紹了上述兩種方法,謝伯翔大為興奮,表示要盡早實驗,像這種工藝技術是極為寶貴的,一般絕不外傳,一時間他激動莫名,雙手搓個不停。
謝宏銳聽說後也很高興,把這個外孫好好誇贊了一番,有生之年,他非常希望家中的生意能大上一個台階,如果這個法子可行,不啓開啟了一道緻富的大門。
母親謝纖雲尤其開心,兒子裡外都給她增了光,讓她在親戚中顯得格外有面子。
外婆王氏也拉着他的手問東問西,對他是越發喜愛了。
陸玉成這隻蝴蝶翅膀小小地扇了一下,就對揚州絲織業的發展産生了巨大的推動,進而影響到全國紡織業格局。
後世的《國朝史記·食貨志》臷\\\:“貞觀間揚州絲綢流布天下,以謝氏諸錦尤為精絕,冠絕江南,名動都中,号謝家錦。
”
陸玉成向謝伯翔仔細詢問了揚州印刷業的情況。
雕版印刷術究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後世很難考證。
長期以來,中外學者對這個問題争論不休,說法達幾十種之多。
但是多數學者認為創始于唐朝。
果然,謝伯翔談到了在揚州城裡,有人就選擇适于雕刻的梨木和棗木,鋸成一塊塊方版,把謄清校定的底稿反着貼在木版上,按着每個字的筆劃雕刻出凸起的陽文。
整部的書版雕好後,就可以着手印刷。
先用蘸了墨的刷子,在書版上刷一下,讓版上凸出的反字都塗上墨,然後把白紙覆上去,再用幹淨的刷子在紙背上輕輕刷一下,把紙取下來,一頁白紙黑字的書便印成了。
雕版印刷主要用來印佛經。
謝伯翔答應約個時間帶他去一家較熟的雕版印刷作坊參觀一下。
陸玉成知道印刷業對傳播文化和科技知識的重大作用,想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引進後世的科學技術,如能在這個時代采用更為先進的活字印刷術,無疑功德無量。
在回家的路上,陸玉成坐在牛車裡陷入了思索之中:在仼何時代,經濟都是基礎,也是政治上的極重要的助力。
作為穿越人士,自己擁有許多千年後的科技知識,揚州是東南經濟中心,機會很多,有了切實的條件,一定也要幹一番實業。
陸玉成在謝府也向謝伯翔詢問了這個時代釀酒業的情況,得知實情後,他終于打消了自己釀造高度蒸餾酒的僥幸想法,因為在他的要求和勸誘下,在謝家親自品嘗了一種來自四川的燒酒,是度數很高的蒸餾酒。
前世他看了許多唐穿小說,都言唐代沒有高度酒,穿越客利用後世科技,制造出來了高度的蒸餾酒,大發橫财雲雲。
這其實是錯誤的,唐代實際上有了高度酒。
陸玉成雖遠不是個全能科學家,但前世也看過一些科技史書籍,對曆史上許多科技發明創造比較熟悉。
有些知道得較具體,可全盤采用。
有些懂得其中科學原理,可告訴指導那些能工巧匠自己搗鼓出來。
科學技術對生産的推動是巨大的,多項重大科技的釆用能使一個時代的經濟大跨步地飛躍前進。
想到這裡,他不由豪情萬丈,躍躍欲試了。
隻是目前自己正處于求學期,既沒多少時間也沒人手去實施。
他知道要幹大事業,手下必須有個良好的團隊,各種人才都要有。
以後要利用各種機會接觸各方面的人,漸漸形成一個自己的人才庫,需用時即可招之即來。
良好的人脈,是幹大事者所依仗的基本條件之一。
他左思右想,不知不覺就回到了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