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女子也動情地稱呼他.
倆人在附近找到一塊石粱挨着坐下,彼此談了各自的情況。
原來這女子叫楊荷,年方十八,生母是隋炀帝後宮一才人。
當隋炀帝江都遇弑的消息傳到長安後,她母親頓覺萬念俱灰,就把年僅九歲的她托付給一武功超群的道士,然後自殺身亡。
道士從此隐居終南山,把她撫養成人,并收她為徒,傳以武功。
她這次來到揚州,是特意到隋炀帝陵墓前來拜祭生父,順便遊曆江湖。
她寄住在附近一所道觀裡,觀主是其師叔。
她見這所道觀曆經戰火,殘破不堪,又無錢修繕,遂動了劫富濟貧的念頭。
幾經得手後,所獲頗豐,她把那些銭财送給了道觀,觀裡已在計劃重修。
不料,在長史楊恭仁府邸偷盜時,被幾個武功高手圍攻,她拚死血戰,不敵受傷,所幸仗着自己輕功卓絕,逃得一命。
之所以在陸玉成家中岀現,一來是躲避追捕,二來想從他家藥鋪弄點療傷藥,不想就這樣與他不期而遇。
話說及此,她問陸玉成:“你武功路數頗怪,是什麼功夫?”聽他答曰形意拳後,她就叫他演示一遍看看。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心意六合拳,漢族傳統拳術之一。
據傳形意拳為宋代名将抗金英雄嶽飛所創,明未清初,山西太谷姬際可,訪名師于陝西終南山,遇異人指教,授予《嶽武穆拳譜》朝夕研練,盡得其妙,中年時期,因參加抗清複明,隐居少林寺10年,傳藝于河南馬學禮,安徽曹繼武。
姬際可開宗創派以來,曆經數百年、十餘代人傳承,已形成了龐大的體系。
現代盛行的形意拳,是由河北深州李洛能吸收山西戴氏心意拳的内容進行改良創編,并加以定名。
形意拳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同屬三大内家拳。
打法多直行直進,與八卦之橫走,太極之中定有顯著之差别.形意拳之短打直進用于戰陣中最為适合,無花俏之招法,長勁亦是最快.兩軍交戰,千軍萬馬中,要能有閃轉騰挪之地不易,隻有直行直進,走亦打,打亦走.如黃河之決堤。
陸玉成站起身來,選了一片開闊的場地,頗用心地打了起來,演示劈拳、崩拳、鑽拳、炮拳和橫拳等。
雖不如前世那樣力道強悍,卻也打得虎虎生風,神完氣足。
楊荷看了後說:“你這套拳法倒頗新奇厲害,如在戰陣中對敵,倒是一套很了不起的拳法,不過你内力不足,身形稍慢,不能盡數發揮威力。
”
沉吟了片刻,隻見她從身上拿出兩卷牛皮紙來,交給陸玉成道:“這是本門的内功和輕功,你拿去練練吧。
”陸玉成接過來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套叫抱元功和一套叫無影步的口訣和習練方法,初閱之下,頗覺精妙玄奧。
他見識過楊荷的武功,遠在他之上,知道這兩門功夫一定極其高明,為不傳之秘。
前世陸玉成所處的時代,古老的武術内功和輕功幾乎失傳了,他也沒接觸多少,今日一見之下,不由大喜過望,忙長揖稱謝。
楊荷詳細給他講了兩門功夫的修練方法和注意事項,并對他說有什麼問題就來道觀找她,并告訴了他聯絡方式。
太陽已落山,天上晚霞滿布,倆人仍在高興地交談着,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直到夜幕降臨,群星在天空閃爍,一陣涼風拂來,倆人才蓦然醒悟過來。
陸玉成是個較重禮節的人,想到這麼晚了還沒回家,擔心父母親牽掛。
于是與楊荷相互叮囑了幾句,才戀戀不舍地騎上馬,匆匆趕了回去。
從此以後,陸玉成在修習形意拳的同時,也苦練起抱元功和無影步。
旬月之間,修練抱元功的結果便覺一團氣流從丹田循十二經脈全身流動,周身舒泰,全身勁力明顯增強。
而修練無影步後,但覺身體逐漸輕捷,身形速度加快。
有時間陸玉成就去雷塘附近那個道觀去看望楊荷,倆人一見面仿佛有說不完的話,他們常肩并肩漫步在周圍的田野和山間。
楊荷喜歡纏着陸玉成講故事,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讓她聽得如醉如癡,非常向往小說中那些俠女仗劍天涯、鋤強扶弱的生活,故事中那蕩人心魄的英雄豪氣、兒女柔情,也讓她心生渴慕。
道觀裡的生活很清苦,陸玉成每次都帶很多吃食給楊荷,時常對她噓寒問暖,讓從小就内心凄苦憂傷的她倍覺溫馨。
她除了在武功上對他傾囊相授外,也常做點女紅縫制些香囊手帕等物送給他,雙方都能彼此感到對方的濃濃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