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的史書中,唐朝第一任太子李建成的形象是相當負面、極不光彩的。
把他描寫得他不僅陰險狡詐,而且好色貪功,不學無術,又心胸狹窄。
然而,大量的史料證明:李建成雖說在宮廷政變中失敗了,但他并不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與其弟李世民一樣,也具有傑出的才能。
李建成不僅是其父李淵的左膀右臂,而且是反隋興唐戰争的重要組織者、是建立大唐王朝的功臣之一。
有史學家認為,自義旗初舉,至攻克京師,李建成與李世民功績大體相當。
這是比較切合實際的。
李建成在戰争初期即攻占長安使唐軍頓時聲威大振,成為衆多割據力量中最有希望問鼎中原的一隻,以緻于連蜀地的勢力都不得不依附于唐。
長安的戰略地位在當時遠高于其它地方。
在那個時代,關中地區在軍事上比其他地方防守更堅固,可攻可守,優越于其他地區。
唐朝統一戰争中的最後一個障礙是劉黑闼。
劉黑闼曾是窦建德的部将,于武德四年七月在河北起兵反抗李淵。
李淵先後派李世民和李元吉對其征讨,雖然暫時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是由于李世民和李元吉二人戰後在當地實行“懸民處死”的高壓政策,使民心不穩,從而留下了很多後患。
武德五年,劉黑闼再次起兵,聲勢浩大,很快又奪取故地。
李建成在魏征、王珪的建議下,請令征讨。
他深刻地認識到,曆經隋末戰亂的廣大人民,渴望和平統一的社會環境和安定的生活,于是便接受謀士魏征的建議,改以往的高壓政策為對當地百姓進行安撫。
結果劉黑闼的部隊很快就被瓦解,劉黑闼本人也被唐軍擒獲。
此後,李建成還在武德五年、六年和七年多次成功防禦突厥。
這些戰争的勝利,為唐初的社會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客觀地講,李建成沒有李世民參加的戰鬥次數多,但這并不是他本人的過錯。
因為李建成身位為儲君,要協助皇帝處理許多政務,不能經常率兵出征、馳騁沙場,所以軍功不及李世民顯赫。
但是,李建成為唐軍建立了穩固可靠的根據地,有力地支援了前線作戰,則是不争的事實。
從某種意義上說,李建成的政治實力和政治影響在當時是遠遠大于李世民的,特别是李建成在長安地區獲得的巨大成功,更是李世民所望塵莫及的。
事實上,支持李世民的勢力主要在山東,這與支持李建成的勢力主要在關中是無法相比的。
而且,李建成還是一個很有人緣的人。
他不僅待人寬厚,而且禮賢下士,使很多有才幹的人如魏征、王珪等都曾心甘情願地為其效力。
玄武門政變那天,朱英傑并沒随李建成去皇宮,而是值守在太子府。
當李建成在玄武門被殺,軍隊包圍太子府時。
他與幾個武功高強的侍衛拚死護着李碧蓉殺出重圍,逃出了長安城。
不料,他們的行蹤被幾個江湖人士偵知,為了邀賞,這些人集合了一批江湖高手追殺他們。
他們一邊逃亡,一邊不時與這些江湖人士厮殺,雙方都折了幾位好手。
他們三人逃到揚州後,又被那幾個江湖高手發現,還不知從哪裡找來兩個幫手,最後就發生了前面的那一幕。
聽到這裡,三人把目光都投向了那位蒙面女子。
正猜測間,隻見那位蒙面女子取下面罩,露出一張美麗的瓜子臉。
她起身盈盈一拜,口道:“不祥之人李碧蓉拜謝各位救命之恩!”
覺非和尚聞之雙目精光一閃,神色倒也平靜,而陸玉成和楊荷則一臉驚愕不已。
自古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李建成、李元吉在皇權争奪戰中失敗,史書将他們說的一無是處不說,最悲慘的是,他們的十個兒子立即被誅殺。
史載廢太子李建成有兩個女兒,大的情況不詳,小的叫李婉順,由于玄武門事變她才兩歲,所以被收養在後宮,十七歲才給予皇族封号,後來嫁給一個小官,由于其身份特殊,一直受到朝廷的監控,四十歲的時候病故。
李元吉有四女:六女新野縣主李令,字□絢;和靜縣主李氏,嫁薛道衡孫、薛收子薛元超;壽春縣主李氏,嫁楊師道子楊豫之;文安縣主李氏,嫁段俨(史書沒有把後三個女兒的名字記載詳細)。
從中可以看得出來,男丁都殺了,女眷卻基本上都留下來了。
陸玉成在前世曾看到野史中記載,李建成的大女兒在玄武門政變中逃脫,流落到了民間,如今看來果然不是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