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陸玉成對父親陸達明禀道:昨日他與楊荷在街上碰到楊荷的鄉親一兄妹倆,是因關中大饑而逃荒至此的。
他憐這倆人無所依歸,加之新宅和藥材加工場需人手。
所以私自請了兄妹倆來府裡幫傭。
陸達明聽了點點頭,應允了下來。
這兄妹倆就是朱英傑和李碧蓉,分别改用了假名楊達和楊倩。
長樂寺他倆是不能長期呆的,雖收留他倆有危險,但義之所在,不容陸玉成作它想。
倆人一年多的逃難生涯,可謂身心極其疲憊。
在陸家安頓下來後,總算能過點正常日子了。
朱英傑二十五歲,相貌堂堂,性格豪爽,卻還未娶妻。
他也懂點醫術,在藥材加工場給陸玉成做幫手,倒也覺得頗合口味,師兄弟倆人時常在一起練武切磋,日子過得也還惬意。
隻是李碧蓉時常愁眉不展,心事重重。
楊荷憐她身世與自已相似,常陪着她聊天解悶,婉言開導,漸漸倆人關系越來越親密,情同姐妹,李碧蓉今年十七歲,小楊荷一歲。
陸玉成從謝伯翔的玻璃制造場定制了一批玻璃器皿,用來做物理化學實驗。
有一次他用硝石制冰搗鼓冰淇淋時,旁邊的李碧蓉覺得很神奇,不斷向他發問,他一一為其解答。
其實最早冰制冷飲起源于中國。
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産火藥時開采出大量硝石,從此人們可以在夏天制冰了。
以後逐漸出現了做買賣的人,他們把糖加到冰裡吸引顧客。
宋代,商人們還在裡面加上水果或果汁。
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這和後世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陸玉成發現李碧蓉很有科學研究的天賦,為轉移她的心思,他經常給她講些理化知識,并做實驗加以證明。
果然,李碧蓉被這些理化知識吸引住了,成天呆在實驗室裡。
楊州自春分後卻極少下雨,這使陸玉成感到很不安。
他想起了史書紀載的貞觀二年那場全國性的大蝗災。
史書記載了這樣一件事:貞觀二年,京城長安大旱,蝗蟲四起。
唐太宗進入園子看糧食損失情況,看到有蝗蟲在禾苗上面,捉了幾隻念念有詞道:“百姓把糧食當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這對百姓有害。
百姓有罪,那些罪過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靈的話,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
”将要吞下去。
周圍的人忙勸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說道:“我真希望它把給百姓的災難移給我一個人!為什麼要逃避疾病呢?”說完馬上就把它吞了。
其實,那個時候對蝗災認識不足,沒有什麼好辦法。
況且古代又沒滅殺蝗蟲的農藥,滅蝗更加困難。
陸玉成想起自已前世在互聯網上看到過一篇介紹古人如何防治蝗災的論文,認為效果不錯,心裡不由一動。
他花了一些時間寫了一篇《滅蝗策》,分析今年全國包括揚州會出現大旱,從而導緻蝗災,提出了如打封存鎖、人工捕殺、掘溝、篝火誘殺、掘除蝗卵、色聲驅蝗等防治法:
寫完後他呈送給楊恭仁,本來他寫《治蝗策》并未想過會有多少影響力,隻是為了盡人事以慰自已的良心而已。
沒想到楊恭仁倒也很重視,把這道《治蝗策》也上報到了京師。
一天下午,學堂放假,陸玉成正在家中藥鋪給患者看病。
突然門外一陣騷動,片刻,隻見錄事參軍事田為軍和一位中年婦女急匆匆闖了進來,身後一幫人擡着三張小榻,榻上躺着大小三個男孩。
那婦人一見陸玉成,就雙膝跪地,邊哭邊道:“陸神醫啊!求爾救救我的孩兒!”旁邊的田為軍也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一副可憐巴巴樣。
陸玉成忙把婦人扶起來,向他們詢問情況。
原來這三個男孩都是田為軍的孩子,婦人是田為軍的妻子。
三個男孩分别為六歲、八歲、十歲,前幾天三人先後突然發熱,頭痛畏寒,咽喉紅腫疼痛,皮膚潮紅,痧疹隐隐。
田為軍趕緊請了城裡一位名醫珍治,那知吃了藥後不但沒好轉,今天反而出現壯熱,煩躁口渴,咽喉腫痛并伴有糜爛白腐,皮疹密布,色紅如丹。
最小的孩子甚至出現了神昏、抽搐。
田為軍夫婦驚恐萬狀,他也顧不得平素與陸玉成不和,急急忙忙地求上門來了。
聽完他們的陳述,陸玉成又仔細給三個孩子做了檢查,确診為猩紅熱。
這種病在此時因為沒有好的治疔方法,死亡率是很高的。
陸玉成讓三個患兒住進了自已的藥鋪内病房,他開了涼營清氣湯,并根據每位患兒情況在用藥上加減。
他首先對那位已出現神昏、抽搐的患兒使用了自制的安宮牛黃丸,很快消除了神昏、抽搐症狀。
平素田為軍對陸玉成頗為輕視,認為他太過于年輕無法勝任其本身的工作,甚至為是否有微生物存在當面嘲諷過他,這次田為軍找上門來心裡頗為忐忑,擔心陸玉成記恨,不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