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玉成這位才十六歲的正七品下的田曹參軍兼醫學博士有些好奇。
不由問了他過往的資曆,當得知他就是在抗擊瘟疫中立了大功和上《治蝗策》的人,高興地與他攀談起來。
陸玉成本來就欽佩曆史上這位聲名赫赫的“軍神”,他倆仿佛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陸玉成向李靖介紹了他帶來的療傷藥品的非凡功效,引起了李靖的重視,連聲稱好。
談到這次對突厥的戰事,陸玉成因熟悉這段曆史,提出可先以幾千輕騎兵突襲突厥心髒定襄城,并實施反間計等等,讓李靖聽了雙眼亮起了異彩。
随後他叫來一位折沖都尉,讓他具體安排陸玉成一行和軍隊,這位都尉看上去身形剽悍,神情堅毅。
待問及這位都尉姓名時,陸玉成不由一愣,原來他竟是唐代的名将蘇定方。
得知眼前這位折沖都尉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蘇定方時,陸玉成頗為興奮。
他有意與之傾心結交,倆人邊走邊談,氣氛融洽。
當蘇定方得知陸玉成對他以往經曆既熟悉且十分推崇時,詫異之餘,頓生知已之感。
蘇定方知曉陸玉成手頭有極好的療傷藥,就提出請他為手下幾位軍士診治一下。
原來這幾位軍士是他手下得力的斥候,昨天與敵軍斥候相遇,寡不敵衆,受了重傷。
待宿營事項安排好後,陸玉成帶了兩位醫學生,便随同蘇定方來到他的兵營。
這幾位受傷的斥候傷勢都很重,傷口滲血不止。
陸玉成給他們用了雲南白藥後,傷口的出血現像很快就止住了,幾天後傷勢大好,一時雲南白藥的大名也傳了開去。
一來二往,陸玉成與蘇定方越來越熟,他時常向其請教戰略戰術及突厥人的作戰藝術和特點,蘇定方都盡其所能予以解答。
突厥軍隊的戰術,以高速度的運動為特征,即唐太宗所說的"風馳電卷"。
突厥人給中原漢地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它那支來去如風、骁勇善戰的騎兵部隊。
這支騎兵最盛時有40萬人,雖然人數較中原王朝的軍隊并不為多,但往往能以寡潰衆,令對手不寒而栗。
一般來說,突厥騎兵由三部分組成,即侍衛之士、控弦之士和柘羯。
其中,侍衛之士又叫“附離”,也就是狼的意思,他們屬于可汗的親兵部隊,是突厥騎兵中的精華。
突厥雖然經濟力量薄弱,不可能與中原王朝打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但在一系列的襲擊戰和遭遇戰中卻總能夠占據上風。
這主要是因為突厥騎兵在裝備水平和戰術素養上并不弱于中原軍隊。
突厥稱馬為“賀蘭”,本來就是名産,而騎兵所用的戰馬更是優中選優。
突厥馬并不特别高大,體高基本上在140厘米左右,但筋骨精悍,比例勻稱,最适合長途奔襲。
唐太宗就非常欣賞突厥戰馬,認為它具備“往來之氣”。
突厥戰馬所配備的馬具也是非常先進的。
馬銜均為鐵制,成對使用。
銜上有兩個孔,中間系帶。
帶扣為活扣,一般用鐵、銅或骨頭制成,能夠調整帶子的松緊。
馬镫一般是寬镫闆、小革孔的8字形馬镫。
有些馬镫制作得非常精美,往往在環孔和镫闆上镂刻花紋,有時還會鑲上草木紋銀錯。
馬镫的使用使突厥騎兵的雙腳有了着力點,戰鬥中就可以變單純的砍殺為切擊,極大地提高了戰鬥力。
突厥騎兵所使用的兵器大緻可分為射遠器、衛體武器、短兵器和長兵器四種。
具體來說,射遠器包括弓矢和鳴镝。
突厥弓一般用木頭制成,把手和兩端多用獸骨做襯子。
弓臂一般長1.25米,拉弓時兩端彎曲成M形。
所用的箭镞多為三角形的鐵制三葉镞。
镞葉上穿有小孔,箭镞的下方帶有鑽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