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球,射出後遇風發響,故稱“鳴镝”。
衛體武器也就是突厥騎兵所穿的盔甲。
一般認為,盔甲是侍衛之士的專用裝備,控弦之士和柘羯不得染指。
短兵器包括馬刀、匕首和劍。
馬刀和匕首都做成直柄,區别在于前者厚重,後者刀鋒有锲。
劍制作得非常精美,劍身還镂刻圖案,很可能是貴族佩戴的外來品。
突厥騎兵所使用的長兵器有長矛和馬絆兩種。
長矛也是用鐵制成,矛尖狹長成棱形,鋒利無比,可以刺穿敵人的重裝甲。
馬絆也就是套馬索,既是突厥牧民的牧具,也可以作為兵器。
由于馬絆如此重要,所以突厥法律規定盜馬絆者處死。
突厥騎兵的戰術以高速度的運動戰為顯著特色。
由于不習水性,突厥騎兵往往在冬季河水結冰之後南侵。
而且,此時剛剛經過秋季,膘肥馬壯,正是突厥用兵的好時節。
同時,塞北隆冬季節,天寒地凍,草枯泉涸,通過掠奪南邊的農業地區,也好解決草原上人畜的生存問題。
總之,無論是裝備水平還是戰術素養,突厥騎兵在當時的條件下都是非常先進的,以至于毗伽可汗十分自豪地宣稱:“我父可汗的軍隊有如狼,他的敵人有如羊。
”騎兵對突厥的興起和壯大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一天上午,陸玉成正在校場練習槍術,圍觀者都為他那勢如雷霆的槍法而喝釆。
隻見這時蘇定方陪同一位紫臉大漢過來。
陸玉成一見,停下給他打了一個招呼。
見紫臉大漢的穿着官階很高,忙行了個軍禮。
蘇定方把陸玉成介紹給紫臉大漢,然後又把紫臉大臉介紹給陸玉成,陸玉成一聽來人大名,倒吸了一口涼氣。
原來他就是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名恭,以字行,唐初著名的大将。
他戎馬一生,出生入死,為唐代前期的強大立下了汗馬之勞。
尉遲敬德這次被任命為定襄道行軍副總管,他今天是來巡察兵營的。
尉遲敬德饒有興趣地看着陸玉成道:“某觀小郎君大槍耍得不賴,就與某切磋一番吧!”說罷,叫人馬上取來一支長矟。
尉遲敬德那支長矟足有六米長,當他揮舞長矟朝陸玉成掃來時,其氣勢令圍觀者驚駭不已。
陸玉成腳踏無影步,躲避幾招後,手中大槍毫不示弱,如毒蛇吐信般向尉遲敬德攻去。
倆人大戰了三百多回合,誰也奈何不了誰。
尉遲敬德的紫臉都氣黑了,突然,他停了下來,丢掉手中的長矟,喝道:“某與小郎君比比拳腳功夫!”一個箭部沖上前,缽頭大的拳頭當胸而擊。
陸玉成閃身輕易地避開了這一拳,讓尉遲敬德略感詫異。
尉遲敬德雖騎在馬上揮舞長矟幾乎天下無敵,但拳腳功夫卻不如陸玉成。
幾個回合之後,陸玉成趁對方身形遲緩之際,一擊崩拳打得尉遲敬德身形一個踉跄,緊接着他不讓對手喘氣,連續用炮拳、鑽拳、劈拳像打沙袋一樣打在對方身上,尉遲敬德皮厚肉糙,他頑強地抵抗,想耗盡對方的力氣趁機反撲。
直到陸玉成施展出師父教的虎吟拳,在暴風驟雨般的打擊下,尉遲敬德那魁偉的身軀才轟然一聲倒在校場上。
當蘇定方把鼻青臉腫的尉遲敬德扶起來時,尉遲敬德瞪着陸玉成半晌,丢下一句話:“好小子!夠狠!打仗時爾就跟着某了。
”然後一拐一拐地蹒跚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