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尋常義舉

首頁
    密。

     天天跟着曲先生做輔助工作,老張對于櫃台上的事情已經非常熟悉,即便是曲先生不在,也可以獨立地操弄往來業務。

    他算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在山東老家,年幼的時候,曾經上過兩年村裡的私塾,認得字,也識得洋數碼子。

    曲先生已經六十多歲了,精力不濟,而且眼力也差,一些櫃台上事務,漸漸地就不再管了,直接交給了老張。

    得到義父的信任,老張也是盡心盡力地幹着,沒有一點私心雜念,即便是一個人在櫃台上,也沒有昧過一個銅闆,錢貨兩清,日清月結,把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

    而花姑,作為名義上的兒媳婦,就承擔起了全部家務工作,縫補洗涮,燒火做飯,伺候年邁的曲先生和曲夫人。

     看到老張和花姑的孝順和殷勤,曲先生充滿了感動。

    他萬萬沒有想到,臨到老了,動彈不得了,竟然得到了一個幹兒子。

    尤其是見到老張的無微不至,精心伺候,噓寒問暖,打心眼裡滿意,每天的臉上,都洋溢着笑容。

    曲先生看着老張是個做買賣的料,誠信待客,精于計算,錢貨往來,毫厘不差,心裡也非常滿意,就放心地把櫃台上的全部業務都交給了老張,基本不到前櫃上去了。

     因為是鄉鄰,情趣相同,曲先生與鄰居馮郎中關系交好。

    近期閑來無事,曲先生就時常與馮郎中相聚。

    馮郎中亦為鄉野名士,六十上下的年紀,在屯子裡廣有聲譽。

    如果遇見窮人看病,拿不出診費藥費,也不計較,就免費問診拿藥。

    他與曲先生年齡相仿,住的又是很近,在小巷的西頭,有百步之遠。

    閑暇時間,曲先生就去馮郎中的診所相叙,如果沒有病人,馮郎中就會泡上兩杯香茶,二人天南海北,縱橫古今,還會議論一下時事,多有憂國憂民之語。

    談的最多的,就是日本人和俄國人在大清國的戰争,感慨萬千,為孱弱的大清國扼腕歎息,為黎民百姓的柔弱命運被無端蹂躏而忿忿不平。

    如果談興飛揚,午飯時刻,馮郎中也會炒兩個好菜,二人把酒小酌,雖然不勝酒量,也會多喝兩杯。

    之後,曲先生就會告别馮郎中,臉上紅撲撲的回到家去,小睡一會。

     初秋季節,山貨開始陸續上市。

    但是因為日俄戰争的擾亂,曲先生的生意清淡。

    許多山民,沒有心思趕山,人們心中籠罩着一片恐慌情緒,擔心日本人和老毛子的戰争,會波及到這山間的小鎮。

    西方的蓋平,東邊的遼陽,好幾個地方,日本人和俄國人都在進行殘酷的戰争。

    兩國都在遼東的一些重要城市周邊,進行了布局,調兵遣将,修築工事。

    因為兵力不足,為了對付強大的日本人,俄國還從大老遠的歐洲調來了兵力,意圖挽救戰略頹勢。

    老張天天在櫃台經營,時常去市場打探行情。

    雖然曲先生已經把生意全權委托于他,但是,因為沒有銷路,沒有關内的客商到來,害怕貨物砸在手裡,在征求了曲先生的意見之後,他按兵不動,沒有行動,隻是小打小鬧,售賣基本的日用百貨。

    有一些山貨,季節性很強,弄不好就會腐爛變質,砸在手裡。

     天有不測風雲。

    忽然有一天,曲先生病了,發高燒,額頭燙的厲害,可能是感冒了。

    才開始沒有太在意,老張請馮郎到家中瞧了瞧。

    主要的症狀就是發熱,忽冷忽熱的,以為是感冒風寒,便開了方子,煎了幾副藥,吃了,但是不管事。

    後來馮郎中進一步診斷,懷疑是打擺子,是寒熱重症,大家夥就有些慌了,尤其是老張,四處求醫問藥。

     打擺子,是夏秋季節的一個疾病,多發。

    畢家屯坐落于群山環抱之間,有河溪橫穿于小鎮,茅草豐盛,周邊有着遍布的山林,多有蚊蟲,如果失于防護,人們常被蚊蟲叮咬。

    冬天到來以後,溫度下降,蚊蟲開始減少,患上打擺子的情況就非常罕見。

    曲先生不斷地頭痛,畏寒而且低熱,面色紅潮,有時候體溫迅速上升,十分痛苦,輾轉不安,呻呤不止,甚至還伴有抽搐和不省人事。

    多次反複以後,病情突然加重,米水不進。

     曲夫人一個勁地啼哭,驚慌失智。

    老張也跟着着急,忙前跑後的,為了曲先生的病,他已經幾天沒有睡覺,看護在旁。

    到了第四天上,眼看着曲先生就不行了。

    臨終之際,曲先生仿佛有了一些清醒,躺在堂屋的炕上,拉着老張的手,斷斷續續地囑咐老張說,他有一個弟弟,在奉天居住,自己去世以後,請老張去送個信,今後鋪子的事,就交給他的弟弟了。

     說完,曲先生就過世了。

     曲先生的突然離世,對于這個溫馨的家庭打擊很大,一下子仿佛失去了主心骨。

    老張心中異常的痛苦,充滿了對于人生無常的悲涼和難過。

    曲夫人是信佛之人,生性平和,但是曲先生的突然去世,使她的精神受到了沉重打擊,就像是魔道了一般,天天悶在屋子裡,跪在佛龛前,或者盤腿坐在炕上,雙手合什,祈禱拜佛,嘴裡念叨不止,甚至連飯也不吃。

     也真虧了老張,他以孝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