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三姓家奴

首頁
    。

    曹操也是讀儒書長大的,儒家思想對他有天然的影響,更何況在忠孝節義四字訣中,呂布在忠字訣上栽了跟頭。

    所以且不說曹操會不會容一個連最低的道德底線都不能堅守的人在自己的身邊,關鍵是在忠孝節義四字裡,必須要忠字當頭,呂布恰好不是忠字當頭,而顯然是不把忠字當回事。

     曹操所謂的唯才是舉,才固然是他特别的重視的,但是德也不會忽視。

    當然,這裡的所謂的“德”多半指的是忠,尤其是要忠字當頭,對自己忠誠,至于個人品德或許可以忽略不計,吃喝嫖賭抽之類的生活作風問題,甚至對父母不孝對長輩不敬也會一概不問。

    但是不忠,為了個人的利益随時都會背叛自己的長官那肯定是不行的,不管條件放得多麼寬,說到底是要你的才能為我所用,所以忠孝節義四字裡,後面的三個字可以省略,忠字那是說什麼也不能少的。

     古代的統治集團控制人民的思想靠的就是玩弄文字遊戲,而儒家思想成為了他們炒作的對象,尤其儒家的祖師爺孔丘被奉為聖人。

    在利用儒家思想方面,統治者采取的也是适用主義。

    對于有利于維護王權的孔子語錄他們就會特别強調,而孟轲提出民本思想的言論他們就不會特别重視,甚至避而不談,更不會去踐行孟子的思想!他們隻會大肆宣揚孔子的那些有利于統治的君君臣臣的語錄。

    自然,不利于他們濫權攬權的話也是避而不談,甚至跟孔子的言論背道而馳。

    而呂布一再反叛,已經挑戰了上下級關系的下線。

    中國自古就有長官意志高于一切的傳統,呂布總是殺自己的長官,不僅挑戰了道德的下線也挑戰了上下關系的底線,要知道背叛在上司那裡是個犯忌諱的詞,所以劉備稍微提醒,就觸到了曹操的那根敏感神經。

     其實,後來看呂布,呂布也不是那樣一個有才無德的極品人渣,甚至表現的比劉備還有人情味,很顧念妻子兒女,不像劉備那樣有多次扔掉老婆孩子不管的記錄。

    呂布應該也有一定的個人魅力,所謂的“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連張遼這樣的名将都願意追随他。

    那麼,呂布的下場為什麼很慘,很早就退出了三國的曆史舞台呢?這應該跟呂布一再跟錯人有關,所謂良禽擇木而栖,賢臣擇主而事,這個選項是互相的,不是單方面的,不光君選擇自己的臣子,臣子也選擇明主!而呂布後來的下場正是他短視和急功近利的後果。

    投靠到丁原賬下,發現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悶悶不樂。

    而董卓不過是一時得勢,但是一開始就出現了敗亡的迹象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董卓不過是土匪,敗亡是遲早的事情,很多人都逃出了董卓控制的洛陽,唯恐跟着董卓陪葬。

    偏偏急于想跳槽的呂布,不惜殺丁原賣身投靠,總以為自己賣了個好價錢,沒想到董卓根本就是隻狼。

     随着董卓地位的不斷鞏固,他的身價也開始貶值。

    且董卓脾氣暴躁,極難伺候,動辄殺人,稍有不高興就動刀動槍的。

    加上呂布又私通呂布的小妾,一旦奸情敗露,以董卓這樣的閻王脾氣他能有什麼好果子吃?所以董卓呂布這對毫無血緣關系的所謂父子遲早要反目成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因為他們的合作,完全是互相利用的關系,兩人都是利己主義者,一個是極端利己主義者,一個是更是極端中的極端,嗜血成性,貪婪狠毒,兩隻狼不可能共享一塊骨頭!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