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争奪王牌

首頁
    哥兒做派,難怪最後會失敗! 袁曹二人在性格方面截然相反袁紹好虛名,外寬内忌,剛愎自用,志大才疏,好謀無斷以及不聽逆耳忠言,隻接受那些令他心曠神怡的馬屁,這在他對曹的軍事行動中都有所表現。

    而他的對手曹操恰好跟他相反,比較務實,這多半跟袁曹兩人的出身有很大的關系。

     曹操出身在“閹宦遺醜”的家庭,很受人鄙夷的,尤其很受士大夫看不起。

    而曹操認為自己也是讀書人,一直想跟士大夫靠攏,在何進聯合士大夫誅殺宦官的那時,曹操一直跟士大夫站在一起就可以看得出。

    所以在他打天下的時候一定是很看重士大夫,很願意接受這些人的意見。

     而袁紹“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就是一張閃亮的名片,他借助家族的影響力早就學做孟嘗君了,門下聚集很多文人士大夫,在這些人中間袁紹就是中心人物。

    文人相輕很厲害,文人互相捧臭腳也是不得了。

    袁紹一定是衆星拱月似的被那些吃他喝他的人圍繞着,早就被慣壞了,加上從謀誅宦官到讨伐董卓——盡管袁紹所起的都是負面作用,但也出盡了風頭,何況河北取得重大的勝利,早就開始飄飄然了,哪裡還能聽的進去其他的意見。

     曹操可以讓出無關大局的頭銜,但是實實在在管用的皇帝這張王牌他卻牢牢的攥在自己的手裡,袁紹很想要過來自己玩玩,曹操當然不會把這個寶貝讓給他。

    當袁紹以許縣潮濕不宜當做帝國的首都為理由,要皇帝來他的地盤上住。

    他說他的地盤甄城才是最合适的帝都,皇帝應該遷到他的地盤上來。

    曹操當然不會那麼傻,而是皇帝的名義發诏書批評袁紹早點不來勤王保駕,都什麼時候了才想起皇帝來!袁紹也無可奈何,但是自恃勢力大,想跟曹操争奪這張王牌,其實在這樣的亂世裡,要搶到這張王牌也不是沒有機會,隻是一再被他錯過了機會。

     在曹操親往徐州讨伐劉備的時候,袁紹的謀士田豐很快就意識到這是搶王牌最好的機會。

    但是袁紹卻因為愛子生病白白的将這個機會錯過,氣的田豐以仗擊地,大呼可惜!本來曹操也擔心他親自讨伐劉備,袁紹會趁機把他的王牌搶去。

    但是他的謀士郭嘉打消了他的顧慮郭嘉認為袁紹好謀無斷,不會抓住這次好機會,此人不足畏。

    而劉備卻是潛在的敵人,趁其羽翼未成,一舉消滅,如果讓此人占據徐州,形成勢力,就很難一時半刻消滅得了。

     但是在錯過了這次機會後,袁紹卻決定要讨伐曹操,争奪王牌,更主要的是争奪北方的霸權。

    袁紹的謀士田豐認為現在已經失去了時機,應該休整,不宜大規模的用兵。

    而應利用我們的地理優勢和兵力優勢,以小股兵力擾敵後方,使其疲于奔命,不出三年,可以消滅對方。

    但是另外一個謀士郭圖大肆吹捧袁紹英明了得郭圖說我們的軍隊糧草都是敵人的很多倍,圍而不打都能困死敵人。

    拍馬屁的話容易撓到袁紹的癢處,他當然是願意接受令他全身汗毛都舒展開來的建議了。

    而田豐的建議不但沒有被采納,田豐本人還以擾亂軍心罪被下了大牢。

    田豐多半是為人比較耿直,不會拍上司的馬屁,而且提的建議盡管都是忠言,但是不講策略,從勸袁紹襲擊許都就可以看得出來。

    當着袁紹的面就以仗擊地,說曹操打劉備一時半會打不下,我們趁機搶皇帝,如果錯過了這次機會,我們就完了!田豐對他的上司袁紹,很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可以想象,在平時如果袁紹做出的決策是錯的,田豐一定是直接指出,并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見,顯得比上司還高明。

    袁紹這樣自以為是,嫉賢妒能又死要面子的領導肯定受不了,恐怕早對田豐不滿了,這一次總爆發,所以借題發揮,把田豐關起來了。

    袁紹實在該敗,養着謀士就是要謀士比自己高明,如果謀士什麼都沒有自己高明,光知道拍馬屁,那他的謀士豈不都成了一班混飯吃的幫閑文人了嗎!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