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争奪王牌

首頁
    漢末董卓之亂後,春秋戰國時期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類似的節目再次隆重上演,中原大地率先成為了各路諸侯粉墨登場的舞台。

    一時間群雄并起,亂哄哄一片,你方唱罷我登場。

    然而用不了多久,喧嚣之聲即趨于平靜,配角龍套們剛混了個臉熟就被後來者搶了鏡,很快就沒他們什麼事了。

    激烈的競争過後,在逐鹿中原的舞台上,最後的一出壓軸戲是袁曹兩家的二人轉。

     赢得最後決賽資格的袁曹兩家,在角逐之初,袁紹似乎更有勝算的把握,而他的對手曹操相對處于劣勢。

    首先兩家實力懸殊,更重要的是在袁曹兩人矛盾越來越表面化的時候,曹操四周的威脅并沒有解除呂布張繡劉備袁術的勢力還沒有完全肅清,關中馬騰韓遂坐等撿便宜,江東的孫策也是蠢蠢欲動,荊州當看客的劉表顯然也是更傾向于袁紹。

    更令曹操防不勝防的是,後院還會随時起火。

    曹操搶到皇帝這張王牌,皇帝本人顯然是不願意總是演木偶戲,而追随皇帝的官僚士大夫們對曹操架空皇帝的行為也是越來越不滿意,甚至董承等人已經把曹操當做董卓第二了,總想重施王允的故技,來一場兵變幹掉曹操。

    可惜這招隻是為董卓之流的土皇帝量身定做的,用來對付三國第一強人曹操就不靈了。

     袁紹相對他的對手在各方面壓力小,發展壯大的過程也比較順利,他想要的東西相對也容易到手。

    首先袁紹家底厚,其次跟他争河北的對手都比較昏聩懦弱。

    且他的這些不入流的對手偏又占據着河北平原最富庶的土地,這就如同幼兒坐擁萬貫家财,想要從幼童手裡搶奪财産還不容易?無須動刀動槍,興師動衆,也不用三番五次勒索逼迫敲竹杠,一點一點蠶食,而是一哄一唬就夠了,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袁紹就這樣從韓馥手中騙到富庶的冀州。

    而另外一個對手公孫瓒有勇無謀,袁紹雖然在後來表現的也不怎的,但是對付一介武夫公孫瓒還是綽綽有餘,何況袁紹手下也是人才濟濟,這些人豈是白給的! 袁紹稱雄河北之所以如此順利,最主要就是因為他沒有遇到了真正的對手。

    而跟他争奪北方的霸權的對手曹操非公孫瓒韓馥這樣的庸碌之輩可比,袁紹謀士也曾一再的提醒袁紹,曹操非公孫瓒可比,是我們的勁敵,不能用對付公孫的方法對付曹操。

    更關鍵的是曹操先袁紹一步搶到了皇帝。

    曹操代表朝廷,袁紹盡管強大,卻代表地方,甚至袁紹的官職也高于曹操,但是曹操卻是皇帝的代言人,時不時以皇帝的名義給袁紹發诏書,批評袁紹幾句,這使得袁紹勃然大怒兼非常不爽之餘,更加後悔沒能及時把皇帝搶到手。

     當袁紹發現皇帝的妙用後,就想把這張王牌搶過來自己玩玩,尤其是曹操把皇帝搶到手之初,以皇帝的名義将自己升為了大将軍,位在袁紹之上,袁紹非常不爽。

    他認為曹操以前不過是自己的馬仔,沒有他袁紹姓曹的不知道死過多少次了,現在盡然挾天子以令我袁紹,爬在我頭上拉屎拉尿了。

    曹操實力不夠,還不敢跟袁紹撕破臉,于是把大将軍的位子讓給了袁紹。

     曹操有句名言“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而袁紹似乎相反,太好面子了,在跟曹操的争奪霸權中也沒少吃慕虛名的虧。

    其實此時地方各自為政,沒有不斷的軍事勝利和實力作為後盾,挾天子又能如何,除非你能擊敗敵人,才可以以天子的名義号令諸侯,否則你連誰也号令不動。

    皇帝尚且不大管用,朝廷的官位早已不是桓帝靈帝時期的搶手貨了,已經一錢不值,大将軍跟小将軍沒有多大的分别。

    亂世裡“有槍才是草頭王”,沒有槍貴為天子也不過是軍閥手中的玩物,甚至三公九卿之類的高官死在小兵手裡都不足為奇。

    所以曹操把這些虛的東西很慷慨就讓出去了,但是袁紹偏就喜歡這些無關緊要的頭銜,号稱“四世三公”的家族還稀罕要這些虛銜來裝點門面嗎?也算是一方霸主了還不改其公子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