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曆過,他有在各種險惡環境中生存的本領,所以寄寓在劉表賬下他也能化險為夷。
在新野,雖然很多名士投靠劉備,但也不能說明他高調,他并沒有給人留下口實,何況荊州的人才劉表根本沒有發掘,說明他不認為跟劉備親近的那些人是什麼人才,隻是時間長了,劉備不知不覺已經在荊州有很大的影響力了,這才令他不安。
劉備除了酒後不小心發出的“贅肉之歎”流露出了一點内心的苦悶,但這也沒有留下什麼把柄,不過給劉表留下的印象一定是很深刻的。
而蔡瑁、蒯越等人更是想做掉劉備,據說蔡瑁等人還上演過一出針對劉備的“鴻門宴”,在宴席之上打算做掉劉備。
劉備感覺到苗頭不對,借上廁所的機會,快馬加鞭逃出,蔡瑁等人追趕至檀溪,劉備所乘的盧馬一躍而飛了過去,劉備才得以脫險。
這個貌似神話中的故事,顯然也是史書上的虛構部分,可歸入到皇帝出生時候滿室紅光等怪誕描寫一類,多半是用來說明劉備天生皇帝的命,像唐三藏一樣有六丁六甲及四值功曹在暗中保護,屬于造神筆法。
不過從這裡也可以看的出,蔡瑁等人确實想除掉劉備而後快。
其實,想除掉劉備為劉琮繼位掃清障礙的不止是蔡氏家族,劉表應該也是有過這樣的想法。
劉表年逾七十,古人這把年紀是很衰老的了,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自知來日無多,擔心他死後他兒子劉琮不能順利的接班,劉備一定會幫助老大劉琦搶班奪權,他也知道他的兒子都不怎麼樣,肯定會變成了劉備的傀儡,以後荊州恐怕盡管還姓劉,但是劉備的劉和劉表的劉就大不一樣了。
除了蔡瑁上演過“鴻門宴”外,還有劉表也針對劉備上演過一出“讓荊州”的曲目。
應該說劉表的“讓荊州”不同于陶謙的“讓徐州”,陶謙應該是認真的,劉表顯然是演戲,他的目的在于試探劉備是不是有觊觎荊州之心。
劉表在最後的日子裡一直為自己的兒子接班鋪路,“讓荊州”應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不過劉備又不傻,真讓還是試探豈能不知,如果真讓何必那樣的猜忌防範自己呢?所以即使劉備真有觊觎荊州之心也不可能這個時候接受,可見這個故事也是“據說”一類,但是劉表對劉備猜忌很深是毫無疑問的。
劉表死後,劉琦和劉琮兄弟果然内鬥開始了,實際上劉琮完全是在蔡瑁、蒯越等人的操縱之下,因此可以确切的說是在荊州以蔡氏為首的降曹派和以劉備為首抗曹派的鬥争。
劉表咽氣之前劉琦想見父親最後一面,被蔡瑁張允蒯越等人擋駕,他們唯恐劉表臨時之前看到大兒子觸動父子之情,臨死前再改變接班人選。
劉琮繼承了父親所有的職務,留給哥哥的隻是個空頭爵位,劉琦氣的砸爵印,要讨伐弟弟。
但是此時劉琮在付巽及王璨等人的勸說下已經向曹操請降了,劉琦劉備顯然是打不過曹操的。
實際上在劉琮等人投降之後才派人給駐防樊城的劉備打了招呼,劉備氣得幾乎要殺了報信的人。
但是殺了報信的人也無濟于事,曹操已經親率大軍兵出宛城,向荊州進發了,當務之急是如何抵擋曹操的大軍。
蔡瑁蒯越等人,投降了曹操,個個加官進爵,果然在曹操那裡得了他們想要的。
劉備卻是再次陷入窮途末路的絕境,打不過曹操隻能再次逃。
劉備在路過襄陽,在襄陽城下請劉琮出來答話,想曉以大義說動劉琮一起對抗曹操,劉琮不敢見劉備。
其實即使劉琮跟劉備見面也不管用,他背後的蔡瑁、蒯越等人才是主角,他們在曹操這裡得到的也不比在劉表這裡得到的少,誰當權都無所謂,我的利益能保證就行了,哪裡會聽劉備那套。
劉備一再請劉琮出來答話,回應他的隻有蔡瑁、張允等人的叱罵和城牆上不斷射下來的羽箭,劉備無奈,隻能再次走上漂泊逃亡之路。
但是劉備這次的逃亡之路卻是異常艱難。
以往劉備逃難看見苗頭不對,扔下老婆孩子獨自逃命了,可是這次卻上演了“攜民過江”的感人一幕,一個連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可以不顧的人,為什麼會對跟自己素不相識的老百姓如此有感情呢?劉備的回答是“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在《三國演義》中,劉備還有一句名言是“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以此可以得出結論:劉備是個事業至上者!劉備的意思是事業高于一切,包括對家庭的責任,如果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做選擇,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事業而抛棄家庭。
劉備視兄弟為手足,視老百姓為本錢。
很顯然,哥們是創業的好幫手,而老百姓是兵源和賦稅的來源,至于女人不過是傳宗接代和洩欲的工具,有錢有勢還愁沒有女人嗎?帝王将相的故事,雖然很勵志,卻是那樣的冷酷,此時回過頭來看“攜民過江”這一幕恐怕再也感動不起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