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諸葛亮

首頁
    不該絕,統一天下的使命注定要由司馬家族來完成! 在《三國演義》中死後還顯靈的,隻有關羽和諸葛亮,諸葛亮顯靈的頻率低于關羽,但諸葛亮是大家心目中的智慧神。

    民間不斷神話關羽和諸葛亮是因為中國人崇尚忠義和氣節,在關羽和諸葛亮身上,忠義和氣節體現的淋漓盡緻。

    文人士大夫仰慕諸葛亮是羨慕他受到皇帝的“三顧茅廬”的殊榮,被隆重的禮聘,成為帝王師,而且還被帝王尊奉為相父。

    兩代皇帝對諸葛亮的無限信賴,諸葛亮更是知恩圖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出将入相,人臣之位極矣,權傾朝野卻沒有像曹操父子那樣欺君罔上,篡位自立。

    如此完人,豈有不大書特書一番的道理! 而曆代專制帝王不斷拔高關羽和諸葛亮卻是一種政治需要。

    諸葛亮被認為是古今完人,被看作是忠臣的典範,他寫的《出師表》被奉為忠臣的教材。

    專制帝王當然希望做臣子的都像諸葛亮,對自己無限忠誠,一心一意服務皇家,忠心耿耿,别無二心。

    所以諸葛亮其實是被樹立的一個典型,典型自然有很大造假的成分。

    真實的諸葛亮雖然在劉備集團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三國的曆史上也算的上是一号強人,但是跟蜀漢兩代皇帝肯定也是有分歧的,哪裡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信賴呢! 在《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根本就是諸葛亮的舞台,其他人都成為了襯托諸葛亮非凡智慧的道具。

    實際上,在赤壁之戰初諸葛亮才第一次亮相于三國的曆史舞台。

    初出茅廬,有很出色的表現,在赤壁之戰前後也是個關鍵人物,對劉備集團貢獻也很大,但肯定也不是唯一的主角,不過是諸多角色中的一員。

    在這場角逐中,三方強人雲集。

    曹操集團人才濟濟,曹操本人是資深的戰略戰術家,也有相當多的實戰經驗,且在實力上占絕對優勢。

    而孫劉聯盟也是将星璀璨,精英荟萃,是以少壯派為主,一點也不輸于對手。

    人的因素曹操和孫劉雙方不相上下,最後賭的是天時地利,較量結果下來是曹操運氣不佳,老天爺不幫忙,最後老奸巨猾的曹操敗給了年富力強的孫劉聯盟! 在赤壁之戰前後,諸葛亮在劉備集團其實也算不上是主角,至少不是《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那樣是主角中的主角,而是作為劉備使節,代表劉備跟孫吳集團談聯合的各項事宜以及為劉備做規劃——為劉備畫出未來的發展藍圖。

    戰後劉備取得荊州的江南四郡,是大半個荊州,成為了這場戰役的最大赢家。

    在取得四郡的過程中,諸葛亮或許貢獻過好的建議,但是也是劉備時來運轉,抓住了時機,更主要的也是劉備在新野苦熬八年的回報。

    正是劉備在新野八年積累下的良好的聲譽,因此在荊州的非常時期,江南四郡吏民不願響應曹操也不願意倒向孫吳,而是願意服從劉備。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