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成竹在胸

首頁
    于人下的人,他有稱王稱帝的野心。

    魯肅的志向跟孫權形成互補,他對那個早已不複存在的大漢王朝毫不懷念,連什麼複興大漢的口号都免了。

    他早就跟孫權講過,大漢複興不可能,念念不忘恢複舊秩序的人不過是癡人說夢。

    他是想攀龍附鳳,但并不是要攀附劉邦劉秀的子孫,像劉備之類的天潢貴胄,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皇族的身份能管什麼用。

    陳勝早就說過“王侯将相甯有種乎?”所謂的天潢貴胄,不過最後的赢家,這也就是中國人所信仰的成王敗寇的邏輯。

    誰也不是天生就高貴,劉備自稱是劉邦的子孫,血管裡流淌着高貴的血液,但是劉邦又算什麼高貴的人,在沒有當上皇帝之前劉邦也不過是個無賴之徒,如果劉備真的是劉邦的子孫,那麼他的血統也不是什麼貴族的血統,而多半也是流氓的血統。

     魯肅是個現實主義者,他壓根兒就不信這套,他所謂的攀龍附鳳就是輔佐可輔佐的人打江山,自己當開國元勳,而他認為孫權就是那個值得他輔佐的人。

    打下來江山,封王封侯,血統出身什麼的怎麼都由自己說。

    孫權也知道魯肅跟他一樣是不主張投降的,在大家都在讨論投降及如何投降的時候,除了孫權沒有表态外,在場的魯肅也沒有發言,孫權就知道魯肅有話跟自己單獨講。

    借上廁所的機會,魯肅跟孫權講,張昭等人是隻顧自己的前途,這些人都是保妻子之臣,沒有一個人考慮将軍您的前途命運。

    如果投降了曹操,将軍您往哪裡擱呢?我魯肅可以投降曹操,我投降了曹操,我的地位即使保不住,我也可以當個老百姓,誰當權都一樣,對我來說沒有太大的區别。

    但是将軍您就不一樣了,您是江東的主人,江東落入他人之手後,你的地位當然不能保障,更不要指望稱王稱帝了,甚至安全也不一定能保證。

     其實魯肅在這裡戳破了千百年來的一個謊言——政權即國家,當權者代表所有人!當權者總是喜歡綁架老百姓,硬是把自己的财産、利益、安全及地位跟老百姓捆綁在一起。

    當然,按照劉備“以人為本”的理論,老百姓也是當權者的本錢,也就是他們财産的一部分。

    明明是要老百姓當他們的炮灰,卻欺騙大家,把保護權貴分子的安全和利益說成是大家都應該共同負起的責任,人人有保衛他們利益的義務。

    你們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怎麼沒有老百姓的份!其實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誰當權都沒有什麼分别。

    曹操來了,老百姓還是老百姓。

    孫權當權,老百姓一樣還是老百姓,負擔一點也不會因為換了個當權者就有所減輕,反正誰來都一樣,他們之間的争權奪利,普通老百姓操什麼心。

    但是真的打起仗來那就是兵連禍結,勢必“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人人都要跟着遭殃,所以和平肯定是主流民意。

     說到底,所謂的江東安危,不過是孫權等江東當權人物的安危,跟江東的老百姓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所以投降曹操,江東百姓安全了,負擔減輕了。

    而對抗曹操,就要打仗,打仗老百姓要服兵役,當炮灰,交更多的賦稅。

    打勝了很多家庭的子弟也死的差不多了。

    打敗了也是家破人亡,僥幸沒有死在戰場上的也會死于兵禍,死于天災,死于屠城。

     張昭之類流亡到江東的士人,他們也是求穩怕亂。

    對于他們來說,當權者不管是孫權還是曹操都沒有什麼分别,孫權可以給他們官當,曹操也可以給他們官當,何況曹操代表的是中央,給他們官會更大,而不會更小,他們不但能保有原有的利益,而且還有額外的好處。

    但是對于孫權來說,戰與和就是榮與辱,甚至生與死的抉擇。

    如果投降了,孫權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