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對曹操充滿仇恨,而對曹操的敵人自然就倍感親切。
劉璋聽信了張松的話,執意要請劉備來幫忙,無論如何都不聽黃權等人的勸阻,這倒不一定是劉璋更喜歡張松而不喜歡黃權等人,而是張松給的建議他覺得可行。
黃權等人隻是勸阻,沒有給出更好的辦法來,或者即使提出了應對的策略他也覺得行不通,這說明還是劉璋安全第一的心理作怪。
劉璋以為請來的這個所謂的本家兄弟幫忙,一切不穩定因素都能消滅于無形之中。
但是他不知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何況劉備跟他那種所謂的親戚關系根本就靠不住。
其實劉備跟曹操孫權沒有什麼不同,同樣是要他的益州,甚至劉備比曹孫兩家更急切的想要得到益州,所以對于劉璋來說,劉備也是敵人。
但是劉璋沒有意識到,他以為劉備很厚道,會念在一家子的份上幫助他打跑敵人,到前線給他擋槍子。
劉璋的這種想法當然是太過天真,劉備這樣的老江湖不是他所能駕馭的了的。
他有幫助你消弭内患抵抗外憂的能力,難道就沒有吞并你的能力嗎?劉璋擺不平的事情,劉備能擺平,說明劉備比劉璋原來的敵人更難對付,請來這樣的一個幫手不是等于前門拒狼後門迎虎嗎?如果劉備連強大的曹操都能打得過,他怎麼可能還會受劉璋的指使!劉表當年對劉備一直猜忌防範正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何況劉備早已今非昔比了。
可見劉璋請來劉備并沒有使他安全,根本就是引狼入室。
曹操張魯盡管威脅很大,但是畢竟益州占據地利上的優勢,山川險阻,不是輕易就能打進來的。
益州本土的勢力蠢蠢欲動或者内部有人想要算計他,但畢竟槍杆子在他的手裡,他父親留下的大多數部屬還是忠于他的。
而請劉備來,等于請敵人進入了自己的心髒之内,要奪你的地盤比外部敵人容易多了。
好運來了,想要擋住都很難。
劉備時來運轉,他在赤壁之戰後得到荊州大部分已經是中了頭彩了,但是荊州雖好,畢竟四戰之地,拓展地盤是當務之急。
他阻擋孫權進軍益州,并不是因為劉璋跟他同宗,而是他比誰都更迫切需要益州這塊寶地。
正愁沒有可乘之機,劉璋主動送上門來了,他不必要動刀動槍,克服地理上的種種艱難險阻,而是像回家一樣,大搖大擺直接進入益州就可以了。
那麼劉璋來請他來幫忙豈不是正中他的下懷,能不令他大喜過望嗎?按理說劉備應該立刻會答應出兵才對,但是劉備沒有流露出任何激動和喜悅的表情來,反而裝模作樣說了一番仁義道德的話。
當然他的内心一定是非常激動的,不過劉備是個很能沉得住氣的人,内心活動從來不會寫在臉上。
但是在後來拿下益州之後他就再也掩飾不住内心的激動與喜悅了,尤其是慶功宴上,劉備得意忘形,喝得酩酊大醉,乘着酒興對龐統說,今天這場宴會快樂吧!反倒是龐統覺得奪了人家的地盤有些不厚道,說打劫人家的地盤,不是我們這些自命為仁厚長者的應該做的,說實在的,我真的不好意思說我很快樂。
這時劉備已醉,大發脾氣兼強詞奪理,說武王伐纣,前歌後舞,難道不是仁義之師嗎?你怎麼說話的,趕緊給我滾出去。
于是龐統起身退出。
但是劉備馬上後悔,請他回來。
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劉備,也不道歉,照吃照喝。
劉備又問龐統,剛才我們讨論的話題誰說的在理,誰強詞奪理?當然是龐統說的在理,劉備強詞奪理了。
但是龐統各打五十大闆,說你我君臣二人都有錯。
劉備大笑,酒宴上又恢複了歡樂的氣氛。
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劉備是多麼想要吃到益州這塊肥肉,吃到嘴裡後又是那樣的讓他得意和興奮!
劉璋派法正請劉備這個“狼外婆”來幫忙,又是他用人上的失策。
法正跟張松狼狽為奸,倆人私下裡經常譏諷他的老闆懦弱無用,總是琢磨着給自己換個新的主子。
劉璋派法正去請劉備,正好給了法正跟劉備接觸的機會。
通過跟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