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沒有尺寸之功,他到新主人那裡還拿什麼立足?所以他很着急,趕緊寫信給法正,說現在眼看大功告成了,劉備怎麼能走呢?不幸的是這封信落到了張松的哥哥廣漢太守張肅的手裡。
張肅是劉璋集團裡比較偏向曹操的,而對劉璋也比較忠誠。
又害怕兄弟勾結外患,賣主求榮事發,連累到自己,于是張肅主動向劉璋告發弟弟。
劉璋感覺到被人愚弄了,他信任的張松原來一直在暗中出賣他,他的心靈受到嚴重的傷害。
劉璋發現被人欺騙後,頓時怒火中燒。
領導發怒,後果嚴重,随着一聲令下,張松就被拖下去砍了腦袋。
東窗事發,劉備的卧底張松被殺,劉備圖謀益州的天機完全洩露,這等于是劉璋跟劉備公開翻臉。
劉璋通報各個關口,來往公文無須通過劉備。
劉璋殺了劉備的内應,劉備大怒,召見劉璋的白水關的守将楊懷,臭罵一頓,斬首以示報複。
于是劉備派黃忠、卓膺發兵進攻劉璋。
昨天還把酒言歡,稱兄道弟,今天就刀兵相見,說翻臉就翻臉。
劉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引狼入室,狼外婆進門兇多吉少。
劉璋雖然昏聩糊塗,懦弱無用,但畢竟也不是一隻待宰的羔羊,他雖然跟劉備的能力差着十萬八千裡,但是實力在那裡擺着呢。
益州經過劉璋父子兩代人的經營,已經有相當的根基,劉備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拿得下益州。
即使劉備從内部進攻劉璋也打的很艱辛,更談不上勢如破竹。
二劉在益州相持,前後曆經有三年之久,期間劉備還損失了重要的謀士龐統,甚至使得劉備一度陷入困境。
直到諸葛亮、張飛、趙雲三路援軍同時進攻益州,内外夾攻,才使得情況發生逆轉。
成都陷入了荊州軍團的包圍之中,劉備的内應法正積極的做劉璋的工作,劉璋才不得不開城投降。
其實即使成都被包圍,成都城内糧草還很充足,足夠支持一年。
因為劉璋父子治蜀對百姓寬厚,在危急關頭劉璋還是很有凝聚力的,很多官吏百姓還是願意死戰到底的。
劉璋的至州從事鄭度主張堅壁清野。
他認為“劉備雖攻城奪地,然兵不甚多,士衆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辎重。
不如盡驅巴西梓潼民,過涪水以西。
其倉廪野谷,盡皆燒除,深溝高壘,靜以待之。
彼至請戰,勿許。
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彼兵自走。
我乘虛擊之,備可擒也!”但是劉璋放棄了抵抗,他說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沒有給百姓施加恩德。
這一仗一打就是三年,許多人死在草莽野外,隻是因為我的緣故,我怎麼能夠安心!于是劉璋下令打開城門,出城投降。
其實他的部下都不甘心就這麼将益州拱手讓人,但是事已至此,隻能揮淚随劉璋出降。
有人認為,劉璋投降是因為馬超投降了劉備,劉璋被馬超強悍的西涼軍馬吓倒。
馬超投降固然對劉備集團拿下成都很重要,但是也不是最關鍵的因素。
實際上,劉璋最後選擇開城出降,其他的原因都是次要的,主要是劉璋沒有太大的政治野心,所以他并沒有十分強的權力欲望。
當時如果真的堅壁清野,劉備再多幾倍的人馬恐怕也不能那麼容易拿下成都,這場戰争還會拖幾年。
但是劉璋也很清楚,再打三年結果還是差不多,益州還是會在他手裡丢掉的。
他也知道,他守不住,他也厭倦了。
這樣耗下去除了讓益州陷入長時間的戰亂,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當鄭度提出堅壁清野以抵禦荊州軍時,劉璋認為:“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也!”可見劉璋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他開城投降是基于保境安民,他不納鄭度之策就是不想更多無辜的人為了他的私利做無謂的犧牲。
劉璋最後選擇開城投降,你可以說他有一顆仁慈之心,因為他開城投降,确實是不忍心全體益州人民為了他個人的權力和地位犧牲。
其實劉璋執行是他父親劉焉制定的治蜀政策——對上打擊地方豪強,對下寬容恩惠。
劉璋并無多少政治天賦,接了父親的班之後,不瞎折騰,隻想無為而治。
但是那是個亂世,劉璋又無他父親的威望和能力,所以很多人對劉璋的評價是懦弱無用。
但是不管怎麼說,劉璋投降,對益州百姓來說,應該是功德無量。
你也可以說劉璋懦弱無用,但是劉璋投降不失為明智之舉!在這件事情上,還是值得肯定,至少他沒有像那些自私冷血的政客,能力不一定有多麼大,但野心都很大,自以為天縱英明。
嗜權如命,當頭目上瘾,為了一己私利,不惜将所有人推入火坑,自己要死了恨不得拉所有人墊背。
同時,劉璋更清楚,劉備不過是想要他的地盤,隻要他投降,生命可以保障,也不失富貴,完全跟你死我活的内部争權奪利不一樣,甚至跟張魯之間的沖突都大不一樣。
他們之間都是互相欠着對方的血債,血債血償,失敗了的一方一定是要被血腥清洗,全族屠戮殆盡。
而開城投降劉備最多失去權力,不會遭到任何清算。
果然,劉璋投降,劉備将他遷居到荊州,并将财物歸還于他,再佩振威将軍印信,劉璋的人身安全有保障,也不失富貴。
後來孫權攻破荊州,跟劉備翻臉,對劉璋還是很優待,并宣布劉璋才是真正的益州牧,而劉備臭不要臉,是搶人家地盤的盜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