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兵變是影響三國曆史的重大事件,這場兵變的結果是曹魏江山易主,司馬家族完全登上了曆史的舞台。
這也是一場奠定了三國歸晉基礎的兵變。
曹孫劉三家的江山都是用槍杆子打下來的,因此在那時兵變已經變的越來越陌生了。
雖然在三國前期,有過王允等人策劃兵變成功的除掉了董卓的先例,但是之後董承伏完等企圖複制王允模式都告失敗。
兵變在後漢王朝的的最後歲月裡,是宦官打倒外戚或者是外戚消滅宦官的法寶,屢試不爽。
但是發動兵變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發動兵變者能掌握主動權,王允發動兵變成功是争取到了在并州軍中有影響的呂布。
宦官們能發動兵變是借助皇帝的權威,而司馬懿能發動高平陵兵變除了他本人對軍隊的影響,主要是他的對手太過差勁。
本來司馬懿控制洛陽未必就能兵變成功,主動權應該說還是在曹爽手裡,隻要有小皇帝這張王牌,讨伐司馬懿也是名正言順。
當時大司農桓範勸曹爽奉駕到許昌,以皇帝的名義号召全國兵馬勤王,以申讨司馬懿,司馬懿未必就能那麼輕易的成功。
但是曹爽在這個關鍵時刻不戰而降,作為公子哥兒,他沒有勇氣跟身經百戰的老将司馬懿打上一仗,因此便宜了司馬懿。
曹爽的出息就是當個富翁,他還在幻想司馬懿會給他一條活路。
曹爽果然天真如孩子,使得曹魏政權完全落入到司馬家族的手裡。
曹爽不願意跟司馬懿共享最高權力,為了排擠司馬懿,他不斷的将自己的人馬安插的到重要的位置上。
但是曹爽畢竟是個公子哥兒,不管軍權掌控的多麼牢固,他對軍隊的影響怎麼也無法跟屢立軍功的司馬懿相比。
何晏、鄧飏、李勝等人,在明帝時候是被明帝點名批評過的,并且是被皇帝炒了鱿魚的。
魏明帝曹睿認為何晏鄧飏等人浮華不實,空談誤國。
曹爽卻将這班人當做寶,收羅到他的帳下,成為他的死黨。
何晏鄧飏到了曹爽的賬下盡出馊主意,他們覺得司馬懿之所以比曹爽有威望,不就是因為司馬懿有軍功嗎?鄧飏為了幫助曹爽在軍隊裡樹立起來威望,慫恿曹爽攻伐蜀漢,曹爽一朝權在手,就急于要表現,帶兵打仗夠排場,正中他的下懷。
司馬懿認為現在不是打蜀國的時候,但是曹爽哪裡會聽司馬懿的!曹爽初嘗到權力的甜頭,以為有權就有能力了,包括軍事能力。
于是急于要建立軍功的曹爽在他上台不久決定西出長安,征伐蜀漢。
在何晏鄧飏等人的慫恿之下,曹爽任命夏侯玄為征西将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動員七萬大軍從駱谷入蜀,但蜀道險阻,糧草補給困難。
蜀漢大将軍費祎據險而守,曹爽進退兩難,無奈之下隻好撤軍,被費祎斷了後路,曹爽陷入絕境,經過手下将士的拼死苦戰方才得以撤離,死傷甚多,所帶去轉運的牛馬也幾乎耗盡,羌、胡等地對他怨聲載道。
關中也大為虛耗,這場勞師動衆的遠征蜀漢的戰争空耗了糧草兵力,一無所獲,隻好作罷。
曹爽伐蜀以失敗告終,事實證明他不是帶兵打仗的料,而司馬懿自受托孤以來,連續擊退孫吳的進犯,曹爽還是被司馬懿比下去了。
曹爽及其同黨何宴鄧飏等人對司馬懿越發忌憚了,想法設法要消除司馬懿在朝野和軍中的影響,等到司馬懿被擠出權力核心,他們還是不放心,直到司馬懿上演了那出卧病在床的好戲之後,曹爽及其同黨才放下了心上的一塊石頭。
在沒有任何顧忌的情況下,手握權柄的曹爽更加肆無忌憚的玩弄權術,排除異己,起用私黨。
但是不管曹爽掌握了多大的權利,他都是個沒有什麼政治抱負和政治頭腦的庸人,他很意外的掌握了大權,有一種中頭彩的感覺,很快就暴露出了他暴發戶的嘴臉。
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