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部下、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該怎麼辦啊?賈充厲聲喝道,司馬公平日養你們是幹什麼吃的!隻管動手,一切由我善後!成濟一聽,就驅馬挺矛,直沖到曹髦車前,曹髦怒斥逆賊,揮劍迎敵,成濟力氣大無比,曹髦抵擋不住,被成濟當胸一矛刺穿胸背,曹髦當場被殺死。
司馬昭弑君,朝野震動,盡管司馬昭企圖颠倒黑白,但是怎麼也說服不了天下人。
司馬昭以郭太後的名義對外宣傳說,皇帝曹髦年幼無知,性格暴躁,專挑大臣的刺,一言不合就要滅人滿門。
加之賞罰不明,對有功之臣司馬昭一再刁難,司馬昭忠心耿耿,忍辱負重,用極大的耐心規勸天子。
但是曹髦性子極壞,規勸無效,盡然大鬧宮廷。
車駕亂闖,中護軍賈充苦口婆心,前來勸阻,曹髦不但不聽,還對賈充又打又罵。
賈充忠心為主,明知道天子是無理取鬧,但是他也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曹髦得寸進尺,還要拔劍殺了賈充。
太子舍人成濟實在看不下去,前來阻攔,曹髦轉過來殺成濟,成濟隻招架不敢還手,并且邊招架邊勸說皇帝。
曹髦頓時神經病發作,跌下車駕,當場跌死。
賈充成濟百般救護,都沒能挽救回來天子的生命,現在賈充成濟都感到很遺憾,他們一直自責并因此悲痛不已。
但是不管怎麼樣洗白,大家都知道皇帝是死于誰手,隻是司馬昭權傾朝野,無人敢公開指責司馬昭弑君,隻能将矛頭指向司馬昭的走狗賈充。
朝中一片聲讨,國人皆曰賈充可殺,不少賈充不足以平民憤。
賈充是司馬昭最得力的走狗,他舍不得殺。
為了推卸責任,平息衆怒,司馬昭讓成濟承擔所有的罪責。
當狗腿子真是冤呢,随時都會被主子抛出來當替罪羊。
成濟知道弑君大逆不道,肯定要身受千刀萬剮的恐怖的刑罰,而騙他弑君的賈充反而什麼事也沒有,還升官進爵。
成濟至死都不服,他跟他的兄弟光着身子跑到屋頂,大罵司馬昭卸磨殺驢,過河拆橋,被司馬昭派人亂箭射死,以便殺人滅口。
于是司馬昭再次發動輿論的攻勢,大肆宣傳成濟大逆不道,死不足惜,并逮捕成濟家屬,宣判結果下來,成濟全家及其親戚全受株連,被滅了三族。
成濟确實冤啊,但是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叫他是奴才的奴才呢!
不夠馴良曹髦被弑,司馬昭迎立了燕王曹宇的兒子曹奂接曹髦的班。
司馬昭在曹髦在位的時候沒有當成晉公,在曹奂繼位後正式受封,并再度自封為“相國”。
當然還是少不了上演一二再而三辭讓的把戲,少帝曹奂遠比曹髦聽話,他很配合演出,非要司馬昭受封不可,司馬昭才裝出“勉為其難”的樣子接受。
在司馬昭受封晉公的一個月以後,魏國大将鄧艾突破蜀道的險阻,進兵蜀地,打破綿竹,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殉國,魏軍包圍成都,後主劉阿鬥出城投降。
此時三國中實際上魏蜀兩國都已經都被滅了。
魏國其實是被司馬懿所滅,蜀國是被司馬昭所滅。
司馬昭以滅蜀之功,令少帝曹奂再進封他為晉王,封地由十郡增加為二十郡。
此時司馬昭當皇帝的時機已經成熟,但是他沒福消受,當了五個月的晉王就一命嗚呼了,這道程序還是由他的兒子司馬炎走完。
曹奂成為曹魏的最後一任皇帝,不久司馬炎學曹丕當年受漢禅讓,也逼着曹奂禅位給他,改國号為大晉,封廢帝曹奂為陳留王,三國最終在司馬炎手裡統一。
司馬炎其實是個荷花大少,除了享樂沒有特别突出的才能,他之所以能完成三國的統一,實在是他的對手跟他相比更差勁。
司馬炎已經夠爛的了,孫吳的末代皇帝孫皓更是爛中之爛。
孫皓嗜殺殘暴,是個十足的惡棍,在他統治孫吳的最後歲月裡,不斷上演末日的瘋狂。
他用令人恐怖的刑法統治吳國,使得在他統治的地區内人人自危,同時人人盼望敵國打過來。
可以說孫皓此時人心盡失,所以晉軍才勢如破竹,江東很快被拿下,不可一世的暴君孫皓隻好投降,自此三國歸晉。
那麼,司馬代魏和三國歸晉帶來安定與統一了嗎?後來曆史的發展表明,司馬代魏和三國歸晉帶來的是更大的動亂與分裂!晉王朝的開國皇帝司馬炎盡管沒有孫皓那樣殘暴,但是也不過是個花花公子,他名義上是開國之君,其實已經是第三代了,除了享樂也沒有什麼出息。
他所建立的那個晉朝在曆史上稱西晉,西晉也是個比較短命的王朝,因此三國歸晉後的統一也是暫時的,很快又陷入了更大的動亂。
中國的曆史進入了遠比三國更亂更黑暗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繼而是長期分裂的南北朝時期。
可見司馬代魏和三國歸晉帶來的不是安定與統一,而是長期的分裂和動亂。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