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納谏

首頁
    第五章 納谏 一 齊國人口衆多,疆域廣闊,各方面都占盡優勢,其他諸侯國都與之無可比性,所以在七大戰國中齊國的地位無可替代,弱國能得到齊國的庇護可免遭吞并之禍,強國能與齊國交好,即使不能引為強援,但隻要齊國能保持中立也就夠了,唯有齊國坐觀成敗才可以放開手腳将計劃付諸實際行動中,如果穩不住齊國,以齊國的國力,與任何一個國家聯盟都能成為争霸路上的最大障礙,所以後來秦國想要一統天下的時候,四面出擊,與山東六國中的其他五國征戰不休,唯有與齊國約為兄弟之邦,兩國邦交敦睦,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齊國得以享數十年的和平,可以說齊國是秦國遠交近攻政策唯一的受益國。

     鄒忌為相的時候正是齊威王在位,也是齊國國力最鼎盛的時期,弱國紛紛請為藩屬,強國争相結交,成為各諸侯争取的對象,尤其是魏國日漸衰落後,齊國更是當時少有的可以改變世界格局的大國,不僅在朝堂上的大人物們志得意滿,很有成就感,雄心勃發,連升鬥小民也倍感自豪,大家都覺得祖國強大人人臉上有光,情不自禁的唱起了頌歌,發自肺腑的贊歎偉大國王的領導才能,慶幸自己都夠生長在這樣一個堯天舜日的盛世。

    臨淄城一片歌舞升平,人們都在歌唱祖國的繁榮富強,讨論着國家的美好前景,對重建姜齊桓公時期九合諸侯,執天下之牛耳那樣的豐功偉業充滿信心。

     但是鄒忌發現無論在朝堂上還是在民間,其實大家所說的話大同小異,主要都是誇國王了不起和齊國的強盛。

    每日上朝聽到的都是四夷賓服,八方來朝的大好形勢,似乎國家已經強盛到沒有任何困難或者任何困難都能解決的地步了,沒有一句不同的意見,整日價頌聲盈耳,在民間的酒肆茶坊等閑話中心裡小民也都眉飛色舞的談論着國家的強盛無比和國王的天縱英明,說到高興處,喝彩聲不斷。

     鄒忌對全國上下過度的樂觀感到莫名的擔憂,他出身民間,深知居安思危的道理,覺得目前朝野上下興起的這股全國齊聲叫好自我陶醉的風氣非國家之福。

    他知道這股風氣的形成并非小民真的什麼都滿意了,國家真的強大到什麼都能擺平的地步了,沒有任何問題了,天天好事連連,捷報不斷,而是各級衙門的推波助瀾,報喜不報憂,甚至壞事變好事,玩文字遊戲,糊弄百姓與朝廷。

    就在大家沉浸大國雄起的自豪中的時候,鄒忌發出了這樣的盛世危言:“助長此風無異于走向衰落,甚至通向亡國的道路,此風斷不可長!”想到這裡,他覺得要輔佐齊王成就一番事業,開創新的局面,首先要扭轉這樣的歪風邪氣,方能大刀闊斧的進行革除弊政。

     作為平民出身的丞相,鄒忌與田氏貴族出身的那些文臣武将相比競争處于劣勢,他們一出生就注定高官厚祿,而鄒忌出身平民,他的奮鬥曆程更為艱難,但是他是個心高氣傲的人,胸懷大志,并不相信那些天潢貴胄實際能力強過他自己,他認為那些人唯一的優勢就是生的好,雖說貴族也不乏優秀的人才,但他還是要跟他們一争高下,果然他在人才輩出的齊國脫穎而出,得到齊威王的賞識,拜相封侯,委以重任,信任有加,他非常感激齊威王的知遇之恩,立志輔佐大王開創新的局面。

    現在作為齊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鄒忌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了,自然成為各諸侯争相結交的對象,處處受到逢迎,人人對他崇敬。

    但是越是如此,他越是感到責任的重大,提醒自己一定謹慎從事,随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切勿被眼前這種過分戲劇化的表演誤導而失去判斷的能力。

     二 圍在鄒忌周圍的人除了對他的才幹表示佩服的五體投地外,更多的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