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納谏

首頁
    中頌揚着齊國國力的舉世無雙和今王及曆代齊王的豐功偉績,久久回蕩在華麗的王殿之上。

    歌聲畢,才開始議事。

    文武兩班大臣紛紛出列發表着自己的觀點,滔滔不絕,頭頭是道,但是在鄒忌聽來不過是歌唱祖國和歌唱領袖的延續,除了由唱改為說,所說的内容跟歌詞的内容毫無分别,無非還是說國王了不起,天縱英明,齊國是世界一等一的強國,内容大同小異,語彙貧乏單一,翻來覆去都是四夷賓服八方來朝這幾句,毫無新意。

     但是輪到丞相發言的時候,他既沒有頌揚國家和領袖,也沒有讨論其他的國家大事,而是将自己的家庭瑣事閨中之樂這樣不上台面的話題拿出來讨論,大談特談倆個枕邊人及來訪諸侯使臣贊揚他相貌比徐公美。

    最後鄒忌向齊王說:“大王,臣知道臣的相貌根本就不如徐公,可是臣的夫人偏愛臣,臣的妾畏懼臣,臣的客人有求與臣,都說徐公不及臣美。

    臣由此聯想到國家大事,大王,我齊國地大物博,大王您是一國之君,擁有着整個富庶的的齊國,城池宮殿不計其數,宮人嫔妃成千上萬,左右親信大臣無數,所以看來,以大王您至高無上的權勢,圍繞在您周圍的人何嘗不是偏愛您的、畏懼您的、有求與您的,您高高在上,其實您聽到的話有多少是反映真實情況的呢?” 齊威王也不糊塗,其實君臣二人是一樣的心思,他也對目前這種歪風邪氣感到擔憂,他從來不相信那些肉麻的鬼話,雖然有時候這些話聽起來令他心廣神怡,龍心大悅,但是天天聽到這些沒用的話耳朵也起繭了,他知道想要開創新的局面,這些東西最多可調劑下心情,不會起到任何作用。

    于是鄒忌的話正合他意,他早就想要扭轉這股歪風。

    于是齊王聽了大喜:“鄒卿所論真乃金石良言!”于是即可發布命令:“即日起,無論在朝在野,士農工商,能當面指出寡人過錯的,給予最高獎勵,能向寡人上書,直陳弊政者,給予上等獎勵,在公開場合議論國事,指出弊端而傳到寡人耳朵裡的,照樣有獎賞,望全國上下直言不諱,獻言獻策!” 習慣于歌功頌德的文武大臣不知所措,他們在歌功頌德方面尚且一直沒有創新,讓他們提意見真不知道說什麼,哪怕稍有一點不同的意見在腦海出現他們也覺得是大逆不道的。

    朝臣們固然不知道怎麼提意見,而升鬥小民更加不知道什麼叫意見,他們隻知道誇國家誇國王準沒錯,所以盡管朝廷提倡提朝野上下提意見,集思廣益,但是朝野上下卻沒有人敢第一個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依舊一片歌功頌德之聲。

    齊王和鄒忌都很着急,君臣二人知道,開創新的局面首先從這裡撕開一條口子,但是第一步就推不動,以後諸多工作還怎麼能進行的下去。

    于是鄒忌隻得第一個站出來提意見,而且是很尖銳的問題,以至于朝臣們都替他捏了一把汗,當然也不乏那些對鄒忌羨慕嫉妒恨的人非常激動,幸災樂禍的等着好戲看,以為這下可得罪了齊王了,一定會被修理,說不定還會被罷官奪爵位,但是齊王并沒有如大家想象的那樣龍顔大怒,當場發飙,而是虛心的聽取了意見,并兌現了賞賜的諾言,如此鄒忌提了這樣幾次尖銳的意見,齊王都沒有秋後算賬,并且每次都兌現了賞賜上書言事的諾言,大家這才知道齊王是的确願意聽取不同的意見,自此齊國廣開言路,朝野上下的歪風邪氣得到改觀,全國上下,進谏上書,獻言獻策,絡繹不絕,幾月下來,僅民間的上書就多達上萬,從中提取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這樣過來半年,以前堆積下的政治弊端一一找到解決的突破口,趙國、燕國、魏國都來朝見齊王,說齊國常以一等一的大國自許看來果然是名不虛傳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