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秦國乃虎狼之國,迷信武力,毫無信義可言,所以不大可能一人的勇力就能迫使秦王将吞并其他諸侯土地退還,而挾持秦王的結果隻會馬上招來亡國之禍,自己的下場也是可想而知,但是他還是抱着一絲的希望,強過坐以待斃,退一步講,秦王不答應退還吞并其他諸侯的地盤,當場刺殺了秦王也可以挽回燕國亡國的命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現在秦國陳兵家門口,秦國大軍随時都會發動攻擊,于是他緊急的召見了荊轲,他向荊轲提到秦軍的威脅時已經到了萬分緊急了,荊轲自然也意識到是采取行動的時候了,隻是要接近秦王首先要取信于秦卻也是刺秦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個主要環節,而秦王此次将大軍開的燕國邊界上目的不是軍事打擊,主要是武力恫吓,迫使燕國屈服,乖乖的舉國來降。
于是他想到督亢之地和逃到燕國的秦國敗将樊於期,督亢是秦早已垂涎三尺的土地,而樊於期秦國出很高賞格的通緝犯,如果向秦獻上督亢的地圖和樊於期的頭顱,一定能夠接近秦王,這樣就可以見機劫持秦王,逼迫其撤兵和歸還侵占的土地。
但是他的建議太子并不同意,尤其是要拿樊於期的人頭來換取秦王的信任,義氣為重的太子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做的,他說:“樊将軍是走投無路來請求避難的,我不忍心為了我國的利益而傷害信任我的長者的性命,還請足下想想其他的辦法!”
荊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他私下找樊於期,将刺秦的計劃全盤告訴了樊於期,并表示要借他的頭顱來取信秦王。
樊於期每次想到秦王殺他全家無不扼腕切齒,又想到太子對他的厚待,如果能報仇雪恨和報答太子,縱然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于是他毫不猶豫地伏劍自刎,太子得到樊将軍身死的訊息,趕來伏在樊於期的屍體放聲痛哭,極其悲哀。
事已至此,隻能按照荊轲的建議行事。
刺秦計劃的前期工作都已就緒,萬事具備,是付諸實際行動的時候了。
太子尋到了趙國徐夫仁一把鋒利無比的匕首,淬以毒藥水,用人做實驗,效果奇佳,見血即死,如果發生意外,可與秦王同歸于盡,同時又派遣燕國的一個勇士叫秦武陽,秦武陽素以膽大聞名,十二歲就敢殺人,是個十分好勇鬥狠的角色,沒人敢跟他對視,于是叫秦舞陽作為助手。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隻待荊轲出發,太子一再催促,但是荊轲遲遲沒有行動,太子以為他起來打退堂鼓的念頭了,于是太子跟荊轲說:“現在情況緊急,如果你還需要考慮,我先派遣秦武陽去。
”荊轲知道太子以為他是要臨陣脫逃了,這對于一個将信義看的比生命還有重的刺客來說,同受到極大的侮辱沒有分别,于是他大怒,呵斥太子說:“大丈夫言而有信,既然已經答應豈能反悔,食人之祿,忠人之事,死而後已,我之所以遲遲沒有行動是等我的一個朋友,要他跟我一起去,既然情況緊急,豈能誤了太子的大事,現在我請求出發!”
荊轲出發了,此行恐怕是不能活着回來了,本來這就是一次冒險的行動,成功的希望很渺茫,這一點無論是主持這個計劃的太子丹還是荊轲本人,以及荊轲的朋友們都知道,于是大家都來為荊轲送行,當時的場面極其悲壯,每個人的心情都很沉重,誰都知道荊轲僅一把匕首,到素來殘暴的秦國謀刺秦王,縱然能殺了秦王,荊轲也是必死無疑,所以大家是來為荊轲送行,更是與荊轲最後的生死訣别!大家白衣白冠,在易水邊,祭過路神,高漸離擊築,荊轲和節而歌,歌聲悲壯激昂,大家都暗暗垂淚,甚至送行的隊伍裡聽到有人啜泣,不知誰哭了。
荊轲又作歌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歌聲更加悲壯激昂,大家越發悲痛,荊轲頭也不回的出發了!
三
雄心勃勃的秦王政毫無懸念的滅掉了韓,趙國雖然有強烈的抵抗,但是軍事打擊加内部瓦解兩手并用,也沒有費多少力就攻破的邯鄲,他志得意滿,加緊了統一天下的步伐,大秦軍隊所到之處,敵人望風披靡,但殺人一萬自損三千,滅掉趙國這個勁敵之後,也需要休整,所以秦國沒有趁着滅趙的餘威進攻燕國,而是将大軍開到燕國的邊境進行武力恫吓,給燕國施壓,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果然不久秦王就接到燕國派使者乞降的消息,令他十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