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劉邦,所以項羽說:“這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來告訴我說你有野心,要不項籍怎麼會如此的疑心你呢?”
一場迫在眉睫的危機似乎化險為夷,表面上似乎已經風平浪靜了,雙方似乎真的化幹戈為玉帛了,但是就在項羽設宴款待劉邦的宴席上卻暗藏殺機,劉邦幾乎性命不保,因為項羽肯放過他,項羽的手下還有明白人,宴席上第一個想要殺劉邦的人就是範增。
宴席上,項羽項伯作為主人,面東而坐,亞父範增面南而坐,劉邦面北而坐,張良面西陪侍。
範增雖然年過七十,但是老謀深算,是項羽倚重的頭号謀士,以他對劉邦的了解,知道此人不是等閑之輩,哪裡會那麼容易就屈服于項氏,他發現劉邦表面上的伏低做小,低首下心,似乎很服氣的樣子,但是隻能說明劉邦确是一隻老狐狸,趁其羽翼未豐滿的時候下手,早日除掉這個對手,在席間,範增多次舉起所佩戴的玉訣示意項羽應該當機立斷殺了劉邦,項羽默然不應。
于是範增起身找到項莊,說:“大王心慈手軟了,不殺劉邦。
你進去借祝酒為名,并請求舞劍,乘機将劉邦殺了,否則你們都會成為他的階下囚。
”
項莊聽從了範增的吩咐,來到席前請示項羽說:“難得沛公與大王相聚飲酒,在下願舞劍以助興。
”項羽很高心的同意了。
然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看出了項莊的意圖,項伯也跟項羽一樣,深信劉邦的是個忠厚的長者,況且他們算是親家了,雖然這個親家還是八字沒有一撇,口頭上的約定如何算數,但是項伯卻胳膊肘猛外拐,極力回護他的這個“親家”,站起來也拔劍跟項莊對舞,實則擋住項莊不讓殺劉邦。
張良何等聰明的人,他知道劉邦危在旦夕,命懸一線,到軍門外,找到劉邦手下最勇猛的大将樊哙說:“情況萬分緊急啊,項莊借舞劍之名要殺沛公啊!”
樊哙也是吃了一驚,慷慨激昂的說:“我要與沛公同生共死!”馬上提劍持盾闖進來,守門的士兵想要阻攔,被樊哙打倒在地。
樊哙進入軍帳中,怒視項羽。
項羽按劍而起,喝道:“來者何人?”張良急忙回答說:“這是沛公的車夫。
叫做樊哙”
項羽方才釋然,并且贊道:“真是壯士,賜酒!”樊哙拜謝,将所賜的酒一飲而盡。
項羽又賜給了他一隻生豬腿。
樊哙将豬腿放在盾牌上,用匕首切着吃。
項羽問:“壯士還能喝酒嗎?”樊哙說:“我連死都不怕,還怕飲酒?秦的暴政如狼似虎,殺人如麻,刑法嚴峻,使得天下人起而誅暴秦。
懷王與諸侯約定,誰先進入關中就封為關中王,現在沛公完全做到了這點,但是沛公毫無私心,封閉府庫,将軍隊退駐在霸上,專等将軍的大駕。
之所以派軍防守,是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沛公如此勞苦功高,不僅得不到封侯的獎賞,而大王卻聽信讒言,打算誅殺有功之臣,這樣的做法正是在步秦的後塵,臣認為大王是不會這樣做的!”
樊哙似乎是一介莽夫,大膽闖軍帳,當面指責項羽,但是項羽卻沒有生氣,反倒無話可答,隻是說:“請坐。
”咋聽樊哙的話句句指責項羽,為劉邦抱不平,但是仔細一聽卻始終是站在項羽那邊說話,一直把劉邦放在項羽從屬的地位上,說的似乎劉邦是項羽的手下,批評項羽冤枉了自己立了大功的部屬,項羽盡管被人劈頭蓋臉這麼一頓批評,但是感覺不過是自己另外一個敢言部屬的诤谏而已,不怒反而虛心接受,自我感覺有胸懷,能夠接受不同的意見。
劉邦早被項莊舞劍這一幕吓的魂飛天外,在宴席上是如坐針氈,盡管有項伯的極力保護和樊哙勇闖軍帳,但是在别人的地盤上,範增下定決心要幹掉他,無論如何也逃不過,在這命懸人手危機關頭,早一刻開溜就多一份安全,于是他借上廁所為由逃宴,順便叫上忠誠的大将樊哙。
劉邦出去許久不回項羽派都尉陳平來召劉邦。
劉邦說:“我們要不要向項羽告辭了?”樊哙說:“做大事者不拘小節,現在我們是案闆上的魚,人家是刀,還告什麼辭啊!”于是劉邦快馬加鞭直奔自己的大營,隻留下張良向項羽辭别。
鴻門離霸上有四十裡地,為了盡快脫險,劉邦舍棄車,騎馬逃離,樊哙、夏侯嬰、紀信等持盾緊随其後護衛。
他們從骊山下來,經過芷陽,抄小路而行,劉邦并一再囑咐張良說:“你估計我到軍中了,再去代我辭别項羽!”
張良估計劉邦一行到了軍中,才去向項羽辭謝。
他說:“沛公不勝酒力,不能面辭,特委派在下奉上白璧一雙進獻與大王,玉鬥一對進獻給亞父。
”項羽是個傑出的軍事将領,但是對政治的敏感度卻比較低,方才宴席上的殺機四伏的那一幕他似乎毫無知覺,隻是奇怪劉邦為什麼會不辭而别。
張良說:“沛公知道大王責怪他的過失,獨自回去了,現在已經到了軍中了。
”項羽聽後沒有再說什麼,接受了玉璧。
範增卻可惜錯過了這次難得的機會,氣得将玉鬥扔到地上,拔出佩劍砍得粉碎,讓劉邦跑了可是放虎歸山,他氣憤而無奈的說:“唉,無知小子,以後跟項王搶天下的一定是劉邦,我們都要做他的階下囚啦!”
劉邦回到軍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誅殺了項羽向他提到的叛徒曹無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