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論秦
一
秦始皇所建立的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雖然隻維持了短短的十幾年即告土崩瓦解,但是其影響卻長達上千年之久,尤其是秦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所确立的皇權至上思想幾乎被後世的封建統治階級全盤接受,成為封建社會政治生活的主題思想,為後世統治者提供了樣闆,同時曆來的統治階級為秦亡作總結時,往往認為秦朝之所以迅速的滅亡是由于不施行仁政所造成的惡果,并時刻提醒自己以秦朝滅亡為鑒,但是縱觀中國的曆來統治階級所施的仁政卻乏善可陳,可見秦朝滅亡的曆史經驗教訓顯然也沒起到多少反面教材的作用。
當然,後世的統治階級似乎沒有秦政府那樣暴虐,對于升鬥小民來說這就是進步了,隻要能坐穩奴隸的地位也就知足了。
秦之後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是出身自民間的草根英雄劉邦所創立的大漢帝國。
漢朝初年的幾代帝王,施行了有利于社會進步和生産發展的休養生息政策,使得漢朝成功的度過了王朝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并且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的出現離不開文景二帝的勵精圖治,但是秦朝滅亡的曆史經驗教訓在這時期的确發揮了其作為封建社會反面教材的作用,尤其在漢初,秦朝的滅亡和秦朝滅亡之後的戰亂還清晰的刻在那時人們的腦海裡,甚至很多人都是經受過秦的暴政和秦亡後群雄逐鹿的戰亂之苦,對仁政的渴望更強烈,更珍視,所以那時候的知識分子經常借秦亡規谏皇帝廣施仁政。
漢初的大才子賈誼是最早對秦亡原因進行詳細論述的文學家,他認為秦朝迅速的滅亡主要原因是不施行仁政。
賈誼分析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主要追溯到秦國的迅速崛起,進行鮮明的對比進行詳細的評論和分析。
關于秦國的崛起,賈誼指出,商鞅變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沒有商鞅做根本性的變革,秦國别說一統天下了,就是兵出函谷關尚且有困難,甚至自保都很勉強,随時面臨着被六國瓜分的威脅,雄心勃勃的秦孝公意識到秦國的生存危機,重用了衛人公孫鞅,即後來的商鞅,委以變法圖強的重任,全力支持其改革。
商鞅本來在魏國丞相公孫痤手下辦事,是個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但是公孫痤慧眼識英才,發現商鞅有王佐之才,在他病重自知來日無多之際向魏王推薦了商鞅,認為隻有這個年輕人可以接替他的位置,請求魏王将國事交由商鞅全權處理,魏王對商鞅完全不熟悉,公孫痤一句話就要他将這麼大的國家交給一個無名之輩管理,國家大事豈能如此兒戲,别說魏王不能答應,就是其他大臣也不服。
所以當魏王聽到公孫痤的話,簡直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老丞相病的已經神志不清說的昏話呢,自然不會聽從公孫痤的話,所以商鞅在魏國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隻有另投明主了。
秦國遠落後于中原諸侯,在其他諸侯都在變法圖強,适應新的時代要求的時候,秦國還在愚昧落後的半原始半奴隸制原地踏步,被排斥在文明世界之外,新繼位的秦孝公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生存危機感,讓他下定決心變法圖存,他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于是發出求賢令,商鞅就是在秦國急需變革和人才緊缺的背景下前來應征的,雖然也頗費了一番周折,但是秦國畢竟不同其他諸侯國人才濟濟,沒有激烈的競争很快就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讓他放手去幹。
商鞅的在秦國實行的改革是根本性的大變革,尤其是土地改革和軍隊的建設,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農桑,确立土地私有制,廢除世卿世祿實行軍功爵制,在短短的幾年裡商鞅變法收到了顯著的功效,農業生産得到曆史性的躍進,農民對農業生産的積極性得到了空前的高漲,軍隊的戰鬥力大大的提高,當然培養出來的軍隊也是野蠻之師,殘暴之師,幾乎滅絕人性,使得秦軍成為令六國聞名喪膽的虎狼之師,于是秦軍兵出函谷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了魏國在黃河以北的大片領土,打開了秦國東擴的大門,從此秦軍無敵于天下,秦國自穆公以來的真正崛起,由原始部落式小國逐漸成為當時一等一的強大的諸侯國,最終由一個西陲小國變成了戰國唯一的超級強國,後來居上一統天下。
商鞅的變法讓秦國的王公貴族們失去了特權,動搖了既得利益集團的根本利益,所以不管商鞅對秦國做出多大的貢獻,王公貴族們對他的仇視是深入骨髓的,無日不忘報複,但是因為有國君的大力支持,王公貴族們盡管恨得咬牙切齒,也無法阻擋改革,但是想到他們子孫不能再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