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了影響惡劣的壞榜樣,多為人诟病。
為了進一步的加強統治,始皇不僅使用嚴刑峻法和控制思想的方法,而且為了防止人民造反,收繳天下所有的青銅器到首都鹹陽,溶汁鑄成十二個銅人,總之為了天下人不造他們的反,無所不用其極,銷毀一切可以制造兵器的東西,甚至連一個箭頭都不留。
秦始皇認為大秦帝國有華山這樣的險固為天然屏障和黃河為護城池,加之有裝備精良,英勇善戰的軍隊和忠誠可靠的官吏,有誰膽敢造大秦帝國的反?所以始皇對自己所取得的一切豐功偉績十分滿意,認為大秦帝國就是鐵打的江山,任何力量都無法将之摧毀,足可傳至千世萬世,直到永遠!
盡管始皇駕崩之後,他的餘威還在,陰謀篡位的秦二世也攜父輩的餘威延續暴政,高壓恐怖的統治,名目繁多的徭役,滅國屠戮的仇恨,随時都會引爆報仇複國,消滅暴虐政府大暴動的火藥桶,所以秦政府不管延續暴政還是不延續暴政,反抗暴秦的革命遲早都會到來,哪怕不過是一次小小的民變也會引起連鎖反應,全國範圍内的大暴動也難以避免!
點燃抗秦暴政的那根導火索是陳涉,這是一次再普通不過民變,不知道是天公不作美,還是秦的統治引起的天怒人怨,連日大雨使得被秦政府征發的民工無法成行,不能如期的到達目的地,秦法嚴峻,不問原因,隻要誤了期限,一律處死,陳涉和這些民工們他們别無選擇了,不反就要面臨着死刑,天下之大也無處可逃,秦國嚴密的控制全國成為一個大監獄,插翅也難飛,與其等死不如拼死一搏,反正都是個死,秦朝殺人如割草,死的無聲無息不如跟他們拼了,王侯将相甯有種乎,于是陳涉宣布造反了,大家渴望已久的反抗終于爆發了!
長期積累下的仇恨,不需太多的宣傳,不需要再灌輸對秦任何仇恨,隻要有一個人站出來,隻需要登高一呼就足夠了,秦朝的嚴刑峻法終于逼的陳涉不得不挑這個頭,于是秦的暴政将籍籍無名的陳涉推上了曆史的舞台,打響了反抗暴政的第一槍!
但是陳涉在沒有起義之前,隻不過是廣大受秦虐政之害人民中最普通最卑微的一員,家境貧寒,可謂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才能平庸,更不用說跟孔子墨子這些先知先覺聖賢者流相提并論了。
至于财富,除了一條命,一無所有,更無法跟陶朱依頓這些大富豪比肩,隻不過是一名被迫修長城的勞工,完全就是個無名小卒,為了活命不得不铤而走險,領着一幫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勞苦大衆,臨時拼湊,造大秦帝國的反,以木棍為主要的作戰工具,以竹竿為唯一的旗幟,但是令陳涉他們始料不及的是盡然經他們這麼豁出去的一鬧,反秦的力量如雨後的春筍般大量的湧現,一股接着一股,他們的起義得到了空前的響應,天下人都自備糧草,緊緊追随陳涉跟秦政府拼命。
同時,六國的貴族、六國的平民積壓已久的仇恨在此時得到爆發,紛紛起兵,矛頭直指暴秦,局面無法收拾,大秦帝國的大勢已去,不可避免毀滅的命運已經無法挽回,秦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努力和多年為之傾注的大量心血打造的萬裡河山就這樣付之東流!
青山依舊,綠水長流,大秦帝國的老根據地雍州之地依舊在,被視為天然屏障的函谷關依舊在,其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依舊在,然而大秦帝國和秦始皇帝的赫赫武功和輝煌功業早已成了白發漁樵笑談古今興廢事的資料,甚至已經寫入了後來統治階級的反面教材中了。
陳涉不過一介草民,出身卑微,如果沒有登高一呼,揭竿而起的壯舉和王侯将相甯有種乎的豪言,早已默默無聞的與萬裡長城腳下的一塊磚瓦沒有區别,就地位尊貴而言,陳涉跟六國之君根本無法聯系在一起,就作戰工具而言,鋤頭木棍與刀槍劍戟相比較簡直就是笑話,就戰鬥力而言,被征發的勞工與訓練有素的六國軍隊相抗無疑是以卵擊石,再說行軍布陣,出謀劃策,深謀遠慮以及什麼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陳涉臨時拼湊起來的烏合之衆與謀士如雲猛将如雨的六個諸侯國相比無一能及,但是最終成敗的結果卻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他們所建立的功業卻恰好相反!
秦國以區區的一州之地,到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乃至整個天下,使得以往與秦平起平坐的各諸侯國都來朝拜,威風八面,不可一世,但陳涉一人發難,導緻大秦帝國馬上完蛋,秦國的宗廟被人毀,秦王被人殺,成了天下的笑柄。
那麼,這是什麼原因所導緻的呢?不施仁政,攻與守的形式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是賈誼最後得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