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一章 中外合資

首頁
    族的來龍去脈,順利地把族譜編寫完畢,并撰寫了兩首五言詩作為輩分用字交給族裡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者選擇,被确認了一組文字,印發給族人每人一本。

     在收集各地族譜的過程中,聽到了林姓家族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特别是發生在附近兩個村子——鵬城與内厝的大事——為韓國一百二十幾萬林姓族人尋根的佛心大法師經過多年千辛萬苦、輾轉到鵬城找到了根、并看到了他們祖先唐代渡海出國的地點,後來又在内厝看到了極其寶貴的比幹公古畫像和“少師殷比幹忠烈公正印”——自古以來全世界林氏族人不拜雕像而是拜這張畫像和印章,據說從唐代以來,這張畫像和印章就輪流在全國各地供奉,一年換一個村子,畫像上有各個朝代、曆史上所有皇帝的提名,真正的無價之寶而且關系重大。

    1949年,這畫像供奉在内厝村,由于政治的原因,不再離開過這個村子。

    曆次運動特别是那場“史無前例”的“革命”都有“積極分子”要把這畫像和印章作為“封資修”燒毀掉,内厝先後有幾個村民用生命和鮮血把它保護下來。

    後來,中韓林氏族人決定在内厝村建立永久性的比幹紀念館,把這畫像供奉在紀念館裡,不再到各地颠沛流離了。

    這些故事成為激勵着我在事業上不斷進取的力量。

     幾個月後林山帶着兒子林行又來大陸,除了還清向我借的錢以外,還多帶了三百萬元投資到我的企業裡,說是讓林行在這企業裡“學點本領”也好。

     縣裡有了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林山的錢是以香港一家公司的名義進入的),省、市、縣、鎮政府大大小小的官員們都非常高興,這是他們“招商引資”的“重大成績”,要“好好慶祝一番”。

    我不想鋪張浪費,但又怕得罪官員們,隻好随他們擺布,花了幾十萬元,各級官員都應邀來了,全縣所有機關單位、學校、企業也都派出大批“代表”趕來祝賀。

    我看到古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們扛着大旗汗流浃背地走在慶祝遊行的隊伍前面,于心不忍,把小學校長拉到一邊,叫公司的出納員拿出一個大紅包讓校長回去後分發給學生們。

     其實林行在台灣已經學過并有了MBA學位(工商管理碩士),我讓他當總經理,張繼做他的副手當副總經理。

    林行不敢領命,我說:“生産技術有我全面負責,你隻要一心一意管好銷售就行”。

    林行勉強應允了。

     閑聊時我問林行:“你爸爸做什麼生意發了這麼多财?” “我爸爸哪會做生意?十幾年前有人勸他到台北市郊買了一塊地,沒想到十年後這塊地升值數百倍,一下子賣了幾個億!” “現在中國大陸這種機會多得很,讓你爸爸再來買幾塊地,準定幾年以後也大發。

    ” “那你為什麼不做房地産生意呢?這買賣不是更好賺嗎?” “房地産是官商勾結的産業。

    我不喜歡,也不會做。

    ”我說的都是實話。

     我有個朋友黃明從小最怕的是讀書,小學都沒有念完,現在搞房地産。

    有一天我有事到他的辦公室找他,那辦公室夠氣派的,隻是所有的人員一天到晚都無所事事,上班時間看小說、畫畫,就像《一江春水向東流》裡面那個張忠良“上班”的樣子。

    我問黃明:“你高薪養着他們又沒事幹,這不浪費錢财嗎?” 黃明說:“這你就不懂了,他們都是各級官員們的親戚,比如那個穿紅色裙子的是區長的兒媳婦,那個穿牛仔褲的是市委副書記的侄兒……” 古鎮的人們按财富論“英雄”,所以我曾經當過幾年的“英雄”,但很快就被黃明取代——黃明的财富早已是我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了,所以鎮上的人們開始不讓小孩子上中學,說是人家黃明小學都沒有畢業發的财比誰都多,還是不讀書好。

     實際上,古鎮最有錢的是任書則——他在鎮上辦了第一個針織廠賺到“第一桶金”後,李真元每年不斷地給他增加投資,現在已經在省内外辦了幾十個針織廠,一個比一個大,總投資達到幾十個億,任書則也從市政協委員到省政協委員“升”到全國政協委員了。

     但任每一次跟我們見面都說:“其實同你們比起來,我是最差的人——我靠的是我伯父大筆的投資,而你們一切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印,也辦起這麼多的工廠,生意做得比我還好。

    尤其是小林,完全靠自己的智力,沒有任何背景,還能從事真正高新技術的開發和研究,我真的很佩服。

    ” 有一次任跟我坐一個車去泉州,路上指着一個小山包對我說:“這塊地我已經買下了,所有手續也都辦好了,明天我就叫工程隊來把這個山頭推平。

    ” 我說:“山坡上那麼多的墳墓怎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