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一章 職稱的難題

首頁
    班”上課,十幾年下來,真的是“桃李滿天下”了。

     有一次,校長心血來潮帶了十幾位教授到我正在上的“大班”後面聽課,待到我講完課時,到講台前對我說:“你的故事太多太精彩了!我都聽得入迷了。

    把所有難懂的公式都變成故事看起來是很有效的。

    我們所有的老師都比不上你,真的。

    ” 我說:“學校的教授和講師們都是‘從學校中來又回到學校中去’,而我是長時間在實踐中滾打,已經有四十幾年的化工生涯了,所以故事肯定比你們多,随手拈來都是。

    ” 哲學系一位教授不太同意我的觀點和校長對我的誇獎,他認為“無論如何”理論都是“最最重要”的,想跟我探讨一下關于“宇宙觀”的理論問題,我說:“要講理論嘛,我也行——我很早就有一個想法:地球是一個電子——人類和其它動物隻是在這個電子表面一群會‘自由活動’的物體,植物一般不會‘自由活動’,但也會生長、死亡,留下大量不會活動的有機物和無機物,與所有的非生物體共存;所有的生物體和非生物體組成了地球,地球與幾個大行星、衆多的小行星都是電子,它們圍繞着太陽旋轉,太陽就是原子核,與這些大大小小的行星也就是電子們組成了一個太陽系,就是一個原子;許許多多的太陽系組成了銀河系也就是一個分子;衆多的分子組成了細胞、各種器官包括人的大腦,人的大腦就是一個宇宙——最近的一些報道證實了我的想法。

    大腦與其它器官(不同的宇宙)組合成一個個生物體,沒有組成細胞的分子組成了所有的非生物體,它們共同組成了地球……” “我們從小就被告知:空間是無限的,時間也是無限的。

    在牛頓以前的年代裡,人們已經知道,從‘大地’的任何一個地方,一直朝着某個方向走去,都不會走到盡頭,也就是‘天無邊、海無角’,這就是空間的‘無限’。

    這個‘無限’後來變成‘有限’了——在地球上任一點一直往一個方向‘走’去,最終就回到原地,因為大地是個圓球,我們‘走’的直線其實是條曲線——圓周線,這是最早的非歐幾何研究的課題。

    ” “非歐幾何的事例讓我們認識到數學每走一小步,人類的知識就會提高一大步——在沒有負數的時代,假如你身上隻有三塊錢,你不可能買到五塊錢的東西,因為三減去五‘沒有意義’;負數有了,負數的開平方又‘沒有意義’了,因為沒有一個數的平方值會是負數!有了‘虛數’的概念以後,物理學(最明顯的是電子學)又能大步往前走了;牛頓和萊布尼茲把數學從靜态拉到動态,産生了數學最重要的一個分支——微積分,卻在最基本的理論——‘極限’上一直沒能自圓其說。

    ” “‘極限’是什麼?回到我們老祖宗的話題上來了——‘無限’空間和‘無限’時間的概念。

    無限小是不是就是0?無限大是不是1或者任何正數除以0的結果?我們還在念中學的時候,數學老師就已經告訴我們,0作為被除數是‘沒有意義’的!” “又是一個‘沒有意義’!如果這個‘沒有意義’能有所突破的話,‘無限’之謎也許就能解開。

    ” 這位德高望重的理論哲學家聽了我的一席“大理論”後,不得不當着衆人承認“還是實踐出真知啊。

    ” 華僑大學也請我當兼職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等大專院校都請我當客座教授,到學校開設講座。

    北京大學的“總裁研修班”也請我專門給學員們上“調香藝術”課。

    我還同這些學校的教授們一起帶了幾十個研究生,博士生、碩士生都有,甚至在幾個博士後工作站帶博士後。

    主要原因是我的企業是科農(林)工貿一體化的,又有大面積的種植和育苗基地,實驗室、中試車間應有盡有,給本科生、研究生的課題随時都可以拿出幾百個,而且每一個研究課題都緊緊地圍繞着生産實踐,畢業論文經過答辯、發表後都有較大的實用價值,帶着這種高質量的論文,不管是學士、碩士還是博士,到處都受歡迎,不愁拿不到“金飯碗”。

    有幾個研究生就在我的實驗室搞研究、寫論文,直到畢業。

    其中的佼佼者畢業後被我推薦到中國科學院相關的研究所去進一步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讓他們有更大的創作平台。

     中國煙草總公司讓各省煙草公司選送技術骨幹集中到北京、鄭州、廣州學習煙草化工知識,培養煙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