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盤、找瓢子,有時還會要領刀叉,占台面。
一般愚耕要完成這些程序很不容易,特别是找木盤很難。
因為灌出來和各種産品要分别用木盤乘放,愚耕一般至少要找四五個木盤。
愚耕為了要找那麼多的木般,有時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愚耕完成前面這些程序後,還又要找桶打漿,用瓶子灌硬化劑,打完漿還得要過秤,有時可能要打兩次漿,啰啰嗦嗦。
愚耕在準備好一切,正式灌漿的過程中,也并不順利,但相對還是比較自在,灌漿主要練的是手上功夫,熟能生巧,比較适合愚耕的性子,無拘無束,漸趨熟練,愚耕并不懷疑他也有可能成為一個灌漿高手。
愚耕灌漿過後,又是要清理模具,清理台面,又是要掃地,鏟地,又是要還桶過秤,又是要将廢料過秤,将廢料倒掉,還要将灌出來的産品一樣一樣的數清楚,并一樣一樣用小紙條記下來,如需交貨還要請驗貨人員進行驗貨,驗完貨則又要将産品一樣一樣地分别放置好,最後還要登記。
愚耕是最懶得麻煩,可這裡灌漿麻煩得很,愚耕硬是慢慢适應了,也不得不适應。
愚耕不敢輕易就由着性子不去适應,如果不是情非得已,愚耕更不敢輕易就想不幹了。
5月份,愚耕頭一次領到了工資,卻隻有八十幾元錢,遠還不夠貼生活費,6月份、7月份愚耕每次領的工資也隻有兩百幾十元錢,除了生活費幾乎沒掙錢,這麼低的工資,不得不讓愚耕感受到丢人,甚至自我嘲諷,不可思議。
愚耕在整個6月份,接過一份好的單子,估計計件工資至少有七百多元,卻要等到8月份才能領到6月份的工資。
到了7月份,愚耕再也接不到好單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愚耕再也無心要繼續幹下去,長此以往會徹底斷送掉他的前程,愚耕再也無法容忍他再這樣沉淪下去,不通則變通變則通。
愚耕用三四個月的事實證明他根本就靠灌漿掙不到錢,更談不上有其它什麼有益的意義,頂多馬馬虎虎算是入了灌漿這一行,但還不算老手,真正的老手都已幹了兩三年,甚至五六年,愚耕想要升格為灌漿老手,必需付出更大的代價,愚耕也不希罕成為灌漿老手,愚耕并不認為他用三四個月才馬馬虎虎入了灌漿這一行有什麼用場。
聽說玩具廠一般到下半年灌漿的單子,就會比上半年明顯減少,愚耕上半年沒掙到錢,就更不要指望下半年能靠灌漿掙多少錢,恐怕愚耕勉強要耗下去,還不夠貼生活費。
灌漿車間與愚耕差不多工齡的人,絕大多數都陸陸續續走了,或者轉到玩具廠,其它部門去了,愚耕并不認為他比差不多工齡的人表現得要差些。
愚耕并不是特别無能,才灌漿掙不到錢,愚耕已盡力而為了,隻是不可能能與小姑父相提并論,事實上姑父是最元老級的人物,在整個灌漿車間最最拔尖,可以當作招牌,工資也相對有保障,小姑父在灌漿車間算是小有出息,恐怕愚耕灌漿灌一輩子都無法達到小姑父那樣的出息,愚耕也不會把小姑父那樣的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