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傳奇

首頁
    老闆是在大倉鎮人壽橋旁邊租了個較大的門面做棉絮加工店,也是大倉鎮最大的棉絮加工店,這門面很有雲南建築特色,老闆娘和他們兩個小兒子也都在這裡,這裡也就是他們的家,好像聽說老闆的哥哥以前也在大倉鎮做了好幾年棉絮加工生意。

    愚耕早就聽說,全國各地都有溫州人做生意。

    愚耕這才見識到溫州人是怎樣在外地做生意的。

     他們還雇了一位叫小陳的師傅,聽說小陳當初也是經老闆的姐姐介紹過來的,小陳在這裡的工資是每月300元,小陳在大理州做棉絮加工已有好幾年了,手藝不賴,小陳自稱他做棉絮加工的手藝,在大理州都是頂尖的,老闆和老闆娘對小陳也是客客氣氣,小陳做棉絮加工算是小有出息。

     老闆一開始就聲稱要求愚耕在三天之内基本學會做棉絮加工,不然隻好讓愚耕另找活路,有幾分當真,愚耕則隐隐有些擔心,生怕三天後老闆真就不要他了。

     三天後老闆又暗示說,要求愚耕在十五天内基本熟練做棉絮加工,不然也隻好将愚耕辭退掉,不是沒有一點當真。

     愚耕則疑神疑鬼,心慌意亂,牽腸挂肚,快到十五的時候,愚耕甚至想要主動向老闆提出辭工,要是到了十五天後老闆真把他辭退掉,那他就慘不可言,很沒面子,但愚耕經過反反複得地思想鬥争後,還是不敢主動向老闆提出辭工,一切順其自然,不必太浮躁,愚耕已經有把握地認為老闆不太可能到十五天後就把愚耕辭退掉,愚耕已經跟小陳師傅很熟了,小陳也很不願到十五天後老闆就把愚耕辭退掉,小陳還多次向愚耕保證,到十五天後老闆也絕不會把愚耕辭退掉,請愚耕放心好了。

     到了十五天後老闆竟無意要辭退愚耕,恐怕在今年年底之前就算愚耕主動向老闆提出辭工,老闆也不會答應的。

     之後愚耕安下心來,欲要在這裡幹完今年,并在這裡過完春節,明年再在這裡幹一兩個月也就正式走人,轉移到别處去,扮作俠客行,縱橫四海,遊戲人間。

     愚耕甚至想過要用六年的時間盡量多走些地方,盡量的經曆些世事,盡量多看一些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的書,也盡量賺一些錢積攢下來,然後再用四年時間把他的經曆寫成一本書,他不寫書則已,要寫書的話就一定要寫成一本能載入吏冊,轟動一時,流傳萬年的名著,空前絕後,無與倫比,如能達成所願,再花盡十年時間也不算太長,堅持就是勝利,有志者事竟成,他如果不為了要寫成一本書,再長的時間也會白白流失掉,再經曆更多的世事也沒太多意義,更不會有突破,瞎折騰而已, 好像這是愚耕頭一次真正是要為了理想,好像愚耕的人生從此真正有了奔頭,愚耕也曾好多次要為了理想,但都沒有實現,事與願違,愚耕不得不承認曾經有過的那些理想都不太成熟,不太自然而然,不太符合天意,天意不可違,能不失敗,愚耕覺得他已有的那些經曆,就足夠寫成一本感天動地的書,他無須純粹為了增加那本将來要寫的書的内容,而故意再去經曆更多更多的世事,他有過的那些經曆很象是天意的安排,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hellip,他隻要能将他已有的經曆寫成一本書就算完成了他的天之大任。

     愚耕也覺得他已經積累了相當量的文學知識和寫作基礎知識,出類拔萃,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恐怕他再怎麼多看一些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的書,也不會有多大的效果,受到天份的局限,愚耕覺得他不是完全沒有一點天份,關鍵是要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慢慢熟能生巧, 寫書也就是幹活,他不知已經幹過多少種活,他幹所有的活都有一種通性,都有一種習慣,他相信也能夠學會幹寫書這種活,并熟能生巧,也肯定有一種通性,有一種習慣,大不了他把寫書的時間拉長,愚耕毋庸置疑是個粗心大意慣了的人,比粗心大意,誰都比不過愚耕,愚耕吃慣了粗心大意的虧,卻還死不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