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傳奇

首頁
    段落,不能染成這種鬼混的癖好,再怎麼鬼混下去又有什麼意義,他實在鬼混夠了,他回家去後很可能真的可以寫書了, 隻要他真正戰勝了自我,父母親大人不可能他把趕出家門,他回家後如果還不具備寫書的條件,至少可以無把他的那些經曆大至回憶一遍記下來,不然等若幹年後,就算他具備了寫書的條件,卻又把那些經曆淡忘了。

    不怎麼刻骨銘心了,豈不遺憾終生,無法彌補,他的那些經曆屬于他個的,更屬于整個時代的,他肩負着天之大任,他不回家去試一試寫書,又怎麼知道行不行呢,他還是信奉那些話“你說你行你就行”,你實際能做到的遠遠超過你以為能做到的,“沒有誰是先在岸上學會遊泳再跳到水裡去遊泳,不要等到做哪件事的條件全部具備了才去做”。

    就不必再舉更多更多類似的大道理,好多大道理經常挂在人們的嘴上,卻實際很少有人那樣去做。

     愚耕雖然想過要再堅持十年時間才可能寫成一本書,可他更希望能在兩三年之内一鼓作氣就寫成一本書,不然他決不會讓自己好過,甚至拖久了會喪失這種寫書的毅志和決心,對寫書并不一定有好處,要做就做最想做的,不能故意拖延,怕夜長夢多。

     愚耕想要寫書看重的是渾然天然,應運而為,是一種偶然,做他最想做的事情,使他的人生更加有意義,愚耕不奢望能當作家文學家什麼的,愚耕并沒有對文學形成個人的一套比較成熟看法,愚耕并沒有想好要寫成什麼形式的書,能寫成什麼形式就是什麼形式。

    草鞋沒樣,邊打邊像。

    必将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2001年元月16日,愚耕終于一大早就結到了450元錢,并可以回家去了。

     愚耕整整做了四個半月的棉絮加工,算是愚耕做過的最長久的一種活,愚耕在這四個半月裡最大的收獲就是明确想要寫書,如獲新生,影響深遠,這也算是愚耕過得最安穩,最有意義的四個半月,恍然如夢,很有境界,終生難忘。

     下午五點多的時候,愚耕抵達昆明火車站并買了一張22号下午兩點多昆明至株洲的火車票,愚耕還需要在昆明整整等上6結果愚耕就随随便便地以七元錢一天住進了火車站附近某學校招待所内的一間集體宿舍,倒也無憂無慮,跟住在同一間宿舍裡的人左右逢緣,同是天涯倫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在這六天時間裡,愚耕驚呀地發現凡是住進這同一間宿舍的人,個個有傳奇色彩。

    讓愚耕又見了一會世面,獲益匪淺。

     其中有位安徽老頭,哮喘厲害,靠擦皮鞋勉強生存下來,窮途末路,絕非長久之策,人們勸他幹嘛不要求他安徽的幾個兒子寄點錢來,好讓他回安徽老家去,可他隻是呻吟與歎息,有苦難言,活一天算一天,早死晚死都沒什麼區别,死在家裡還是死在外頭也沒什麼區别。

     其中有一位五十多歲的東北人,人高馬大,爽爽郎郎,自稱東北家境良好,業已退休,幾年來他靠做點小生意,遊曆了雲南的許多地方,算是雲南通,逍遙快活,他不願給兒子們增添負擔,自食其力,自給自足,目前他靠在路邊賣點小飾品維持生計,雖然很竭蹶,甚至有危機,可他卻很樂觀,相信會好起來,想必春節期間他的小生意會好些,等春節過後他隻要賺了一百多元錢就轉移去西雙版納。

     其中有一位三四十歲的東北人,也人高馬大,因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