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過後,有熱浪滾滾來,那是同學們被點燃的激情。
她倒聰明,适時打住,又推給吾花說:“聖女不是也寫了專門的論文嗎?現在快念念。
”
吾花未動,時彩彩卻起身道:“我來替吾花念。
”
大家就又安靜,微平氤氲。
彩彩便舉着吾花的稿子,抑揚頓挫地朗讀:
“詞為小賦,現代詩則為通俗。
通俗,不要低俗。
風、雅、頌和賦、比、興被稱作《詩經》的‘六義’,現代詩也要這樣的‘六義’。
一個詩人,首先必須得是一個瘋狂者;但要成為一個大詩人,則必須思維正常,要冷靜、睿智、懂生活,所以‘六義’是對他們情懷的真考驗。
在受到心媛社長的邀請後,我就準備了這一篇《我詩的十神韻》,裡邊是我個人的見解,大家如果喜歡,就拿走傳看或者自己複印。
内容如下----
現代詩名美,進步形勝百年,從古體脫穎卻非唐宋,是而自創語言,以歐洲借鑒又别西方,另起了旗幟。
贊歎間,這樣的文藝已經風标獨立。
但其意義還不僅此----縱觀其橫貫東西的作用,不負‘金橋’的美譽,與文明構築大同。
既然現代詩為自由标榜,卸載了五言七律,面貌自成窗口,避事古體詩的約束,活潑了、爛漫了、灑脫了、真性情了,那麼韻也就變得突出重要,紅綠濃淡,才有春風撲面。
所以憑它世間滄海桑田,這裡獨以幾行文字創造奇迹,仔細認識,應總有訣竅可鑒,我們将之呼為‘神韻’,以此十種為作。
一、人格之韻。
當你體會到這種深意的時候,你的思想忽然氣度萬千,你的心靈忽然格律有緻,越出了文字,超然了藝術,魅力單獨提純出來,成就活生生的品格。
仿佛承載使命,受着靈性的委托,隻容意氣胸襟,不許低靡沉亂;隻要拍案而起,不去保守平常。
這是人格之韻的偉大,它直接決定了一部作品的優劣。
至今激情着大江東去,因那裡有無數豪傑的千�******��;還如一地頻賞綠肥紅瘦,因那裡有一個女孩的海棠依舊、、、這許許多多,撥動着我們的心靈,堪稱不朽,神往去了。
于是駕馭氣魄,瞬間騰空萬裡,和靈魂對話,知道什麼是‘言之有物’,知道其為世間真理,為之啟迪和感動。
我亦主張行文應給人以教益,無論豪放還是婉約,無論手筆屬哪一種形式,都要留給讀者高尚的東西。
既拒絕無病呻吟,更反對趨炎附勢。
這是淨化----自己不是春雨,如何喚醒大地的芳枝?不僅如此,談到韻律,談到詩歌的美,它也一樣的動人,因為此韻入俠。
二、字句之韻。
這是起始的概念,稱為基礎,用心語文,美感撲面而來,别過了其它體裁。
曾經懷着贊美的初衷觀看某某大作,有心恭維時,尋來找去,卻發現灑灑天著裡竟然沒有一句是押韻的,便不敢去作聲,即将尊敬的言語停逗在喉嚨下。
這般的偏偏叫了詩歌,太勉強,态度還是晴好的,筆下卻陰雲密布。
也或許以我等才疏,未覺悟大作是内涵的造化,莫非詩歌的最高境界叫散文?以前有朋友也曾經指着自己的三輪車自豪地告訴人家說是少了一個轱辘的‘奔馳’。
看真正的手筆,哪怕其它方面不能考究,隻要字句工整,也會有詩歌美感可尋的。
所以有許多詩人在這裡下足了功夫,這也是嚴謹踏實的風範。
三、情景之韻。
推敲情節在詩歌中的重要性,仿佛雙翅贈與蒼鷹翺翔,宛若春風賦予鮮花顔色,款萬千比拟,是柔懷直叙。
具體華彩,心頭确立,不僅是哪一篇哪一節的準則。
比比其它體裁,比那不強調格律和音韻的,它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和在詩歌裡不差分毫,可見文化的總體意志如何的協調一緻,可謂‘胸懷經緯’。
詩的神采,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無論古體還是現代,無論你牽心哪一種形式,都得春姑娘的身影,走過一路陽光灑灑、花香流溢,到山正清、水正好的境界,她又起舞在雲天深處。
此情此景,傳承去波中漣漪。
四、太極之韻.
閱讀這樣的詩歌,起初或不經意,漸漸卻覺察它的好處,循序發現其功力竟如滔滔江海,綿綿不絕,仿佛武林高手的修煉,由淺入深,從外到内,依小承大,盡顯積累的可貴,令人越是回味,越是拊掌喝彩,最後生出百讀不厭之感。
縱觀這樣的詩,特點或技巧是留一份本性、,留一份純樸,不急于表達什麼,但主題思想卻明确,謂之‘抱元守一’。
尤其它的魄力,可謂‘無出其右’,無論你帶着怎樣挑剔的眼神,都會被它化掉,做欣賞的目光。
你若傾向誇張和玄浮,那就不要往這韻裡找尋了。
因為在這裡,你隻能看到一個辛勤的農夫,把汗水灑在每一寸土地上,一點一點地耕耘,一點一點地收獲。
五、步款之韻。
此韻所包含的有三重,即明冷、頓挫、容納。
所謂‘明冷’,可以在節奏裡找尋,聯想武學中運勁,在捉摸不定時,給人顯現,誘得讀者為之叫絕,韻的效果便出來。
它未必有如何扣人心弦的筆調,但是緩急上的變化與最後的含蓄,卻讓人鼓掌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