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首頁
    賺得盆滿缽滿的。

     你寫一部小說,要死掉幾億個腦細胞,還伴有成為地中海的危險,而出版社最多給你20percent的版稅,最多不過一千幾百萬,而做導演拍電影就不同了,除了高收入,還可以進娛樂圈,裡面靓女多到勾不完,還可以随時享受潛規則,年底還可以滿世界走,出席這個獎那個獎的晚會,比明星還閃亮。

     相比之下,你還願意寫嗎? 郭先生的轉型是明智的,難怪韓先生說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相比之下,韓先生更可憐,開個博,偶爾寫些時事評論,粉絲多,不過是非也多,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好不容易辦個雜志也被叫停,現在小說也不大寫了,博客也不更新了,不知還開不開車?聽說他現在改拍廣告了。

     廣告好賺啊,一個廣告,放個屁的時間,輕輕松松賺了成千萬啊,還寫個屁。

     他們倆都成功轉型了。

     而其它不純文學作家,怎麼辦呢? 所謂蛇有蛇路,龜有龜道,現在的不純文學作家都是這樣:吃老本。

    這些不純文學作家一般都是網絡作家,在網上寫作,一本書寫出名後,接着寫續集,出系列,不寫個四五百萬字不消停,然後又出書,改編成動漫,遊戲,甚至電影……沒完沒了,就差沒上市了。

     現在的作家越來越不靠譜了,見過那麼厚臉皮的嗎?你江郎才盡,你早說嘛?幹嘛非變着法兒,忽悠讀者呢? 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還有人性嗎? 這些徒有其名之輩,成大器覺得自己是完全可以超越的,他隻是覺得自己仍然沒準備好,至于幾時才能準備好,極有可能是有生之年。

     不過,成大器又始終認同孟子先生說的關于成功的要素: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雖然誰也不知道究竟這天時地利人和具體指什麼? 中國人就愛玩虛的,一句話可以有幾萬種解釋,其實,你直接說不就得了,何必一句話搞到幾千年都沒人弄明白呢?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周易》裡的那些後來被金庸先生移用作“神龍十八掌”招式的什麼“亢龍有悔,飛龍在天,潛龍勿用”之類的,誰知道究竟在說什麼呀? 大家見過龍嗎? 回答是否定的。

     周文王先生見沒見過龍,已無法得知,不過中國倒是留下很多龍的圖案,也不知是誰畫的,也沒法知真假。

     就算周先生見過,可是他又沒對龍的情況作過具體的記錄,他隻是一味地說這條龍有悔,那條龍飛天,那條龍不要用,搞得比畢加索還抽象,他究竟要說什麼呢? 那象人家鬼佬,做什麼都具具體體,有闆有眼,有一說一,當人家的堅船利炮開進來時,清政府竟叫義和團在玩緊神打上身,以為這樣就可以刀槍不入,靠,真是笑到噴飯。

     知道武俠小說為什麼那麼有市場嗎?就是因為中國人都愛活在幻想中,他們一代又一代被灌輸了這些無限的飄缈的東西,而武俠小說為他們提供了理想的園地。

     金庸先生的出現,讓這種情況得到了極緻的發展,那些厲害的武功,全都是想像的結果。

     他們甯願相信一切都是真的,他們相信這些超人,這些比核武器還厲害的東西。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因為他們都是病人,而且是要入ICU那類的。

     而另一部同樣是抽象派作家李耳先生的代表作《道德經》裡的寫的東西,同樣讓人吃驚,單是一個“道”字,就足以把人折騰死了。

     究竟什麼是道?具體指什麼? 沒人知道,一千個人有一千種解釋。

     李先生不但寫一部牛B的書,而且還起了一個牛B的筆名:老子,現在的說法就是:爸爸,誰看了他的書,都得叫他一聲爸爸。

     李先生是一個自信滿滿的人啊,敢以天下人為孩子,這是一件很好的事,可你也得給孩子們說明白呀,你說出來會死人呀?你一個說教的,你還讓人猜個屁! 這教化如同食藥,你必須在說明書裡寫得明明白清清楚楚,不然的話,吃錯了,那是會死人的,你以為你是純文學呀? 我覺得李先生是一個很不負責的人。

     你一個不活在信息時代的人,犯得着那麼趕時間嗎?你為什麼不把你要說的說得明明白白,再騎牛出關呢? 那個守關的公務員看到有紫氣東來,就說有聖人出關,我覺得他不是高度近視就是出現幻視,不過也不能排除,當時出現一股極為罕見的紫色的龍卷風。

     李先生是幸運的,他沒被龍卷風卷走。

     而那個公務員顯然是李先生的忠實粉絲,他當時肯定是向偶像索要簽名什麼的,不料偶像一開心,竟一口氣寫了五千字。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