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平日裡不得不吃的家常便飯。
也許是驚吓過度或者命裡該絕的緣故,苦命的賈老夫人還沒聽牙牙學語的孩子喊一聲“娘”就撒手人寰了。
緊接着賈老爺的身子骨也經不起反複折騰,在一個天寒地凍的深夜裡入土求安了。
不過說起這賈老爺,槐子村還有一段不大不小的傳奇。
賈家的先人們似乎和當年貴極一時的榮國府之類的豪門大戶有些扯不清的淵源,這都是後話了。
賈老爺名曰正德,字載赟,乍一聽名号都知道是富貴人家的子弟。
傳奇故事從老人們的嘴裡聽來,那還是清帝溥儀在位的時候,京城裡日理萬機的萬歲爺忙于處理朝堂奏事和抵禦外辱穩固江山的大事,無暇顧及民間的治理,對于一些作奸犯科、行兇作惡之類事情的管制上力有未逮,尤其是沿海一帶經常是内外勾結,打家劫舍賊禍四起,當年的徐州城雖然沒受到大的損害,可是這内地的一些豪強們受了世風的撩撥,也就大膽的效仿着那些海賊的先例占地為王了。
當時的賈正德剛剛從父親手裡接過來家業,經常會受到土匪強盜的騷擾禍害,産業經營慘淡。
年輕氣盛的賈正德不忍心賈家的家業毀在自己這一代的手裡,就花重金從上海的洋人手裡買來了火槍彈藥,召集了家中的男仆們組建了民間軍團,此後那夥趁火打劫的張狂強盜們稍微有所收斂,但還是不時會糟摸一下賈家的财産。
直到有一回,怒不可竭的賈正德親自槍決了一個半路搶劫的盜賊頭目,随後把那人的屍首挂在了村口的老槐樹上暴曬幾日,之後還請了縣上的屠夫王一刀把那具發臭的屍體解剖之後扔到了後山溝裡喂了野豬,以此殺雞儆猴,令那些垂涎于賈家财物的蠢蠢欲動者聞風喪膽,不敢再恣意橫行。
直至今日,槐子村周圍仍鮮有竊賊出沒,治安狀況一派清明,不知道這是否仰仗了賈老先生的功勞。
家業倒是保住了,可畢竟是地主老爺。
賈正德對待賈字号田裡的佃戶們就顯得手段苛刻殘忍了,不僅時常欺壓苦工,期間還做了好些諸如大放高利貸、強占别家土地之類見不得光的事情。
之後農民翻身做了主當了家,自然要秋後算賬。
聽說當時的批鬥大會上,村裡的貧下中農們曆數痛陳賈正德的罪孽時無不咬牙切齒,群情激奮。
賈中秋生于中秋節當夜,财主家的兒子難得生在這樣的好日子。
當時家道正興,賈家大院那是張燈結彩,歌舞升平,一派喜慶。
賈老爺還專門從鎮上的私塾裡請來了先生給孩子取名,那位滿腹經綸的老學究一番引經據典,取名曰“中秋”,本來寓示的是團圓祥和的意思。
說料想一夜之間,乾坤扭轉,還未能細細咂摸一下喜得貴子的幸福,可憐的賈老爺就被劃進了打擊批鬥的重點對象。
正所謂人生如戲,造化弄人呀!
命途多蹇的賈中秋後來經政府批準被村上的肖寡婦收養,為人和善的肖寡婦對這個養子倒也盡心盡力。
可眼看着賈中秋就要成家立業,烏鳥反哺了,同樣苦命的肖寡婦害了一場大病後便卧床不起,未過多久也魂歸西天了。
打小就喊慣了肖寡婦娘親的賈中秋至今記得肖寡婦下葬的當天清晨,他趴在肖寡婦的棺材邊上死活不讓娘親入土,後來他是硬生生的被衆人綁起來才松手的。
然而自此以後他的内心深處便落下了久治不愈的孤苦和附着在骨頭上的凄寒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