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路慢慢而修遠

首頁
    創作。

    早在1963年,徐先生就創作了一首《你隻有二十二歲——雷鋒頌》轟動全國。

    當時徐先生恰好也是二十二歲,毛主席還沒有為雷鋒題詞。

    這首詩刊載在《中國青年》雜志上,當毛主席給雷鋒的題詞發表之後,徐先生頓覺言猶未盡,又和錢祖丞同學一起創作了一首長詩《接班人之歌》,也發表于《中國青年》。

    這兩首詩,被許多著名朗誦家在各種大型詩歌朗誦會上朗誦,并多次被中央及省級電台選用播出,随着雷鋒的名字傳遍華夏大地,這兩首詩也回響于無數年輕人的心頭。

    詩歌發表時,作者名前署有“徐州師範學院”字樣,因而大大提高了這座建院僅四年的年輕高校的聲譽。

     徐瑞嶽教授是著名劉半農研究專家,著名詩人、學者吳奔星的大弟子。

    出版了《劉半農文選》、《劉半農研究》、《劉半農年譜》、《劉半農評傳》等多部研究劉半農的文集,他對劉半農的研究在國内外居領先地位并且具有開拓價值。

    徐瑞嶽先生是個很勤奮的人。

    主編完成在學術界産生深遠影響的近百萬字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史綱》一書。

    徐瑞嶽先生同時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江蘇省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江蘇省魯迅研究學會副會長。

    由于長期勞累,徐瑞嶽先生2004年5月12日不幸與世長辭,享年僅64歲。

     在這兩位導師的指導下,張鴻雁的學業突飛猛進,在學術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在讀研究生期間,張鴻雁與同學黃建國等人與導師一起編撰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今中外朦胧詩鑒賞詞典》。

    張鴻雁在南師大發起和推動校園詩歌時寫了大量的朦胧詩,現在在導師的指導下,對古今中外的朦胧詩進行梳理和研究,眼前豁然開朗,以前有些問題和想法,也正好一并向導師請教。

    就好像之前是在埋頭登山,一路上雖然不斷有美麗的風景讓人陶醉,但是,目光總是局限在一定的範圍内,如今在導師的帶領下,來到了群峰之巅,自然是“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張鴻雁對台港詩歌一往情深,與另一位導師冒炘教授一起研究台港文學。

    冒炘教授是電視劇《秋之白桦》的作者,獲得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編劇獎,他對台港文學有很深入的研究。

    在冒炘教授的指導下,張鴻雁以北鴻為筆名寫下大量的台港及現代文學詩論,其中《非馬詩論》、《香港文學論》、《林徽因詩論》、《穆木天詩論》、《論卞之琳的詩歌深層内蘊》等詩論均發表于《徐州師範大學學報》。

    這些論文,後來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采用,并被後來研究者多次采用和作為研究參照。

    産生較大的影響力。

     張鴻雁撰寫的《非馬詩論》,發表于美國《僑報》,在詩評界産生很大的影響,并與詩歌名家李元洛、林亨泰、古繼堂、向明的評論一同被作為文獻收錄。

    筆者專門收集了部分非馬詩評摘要,以飨讀者: “非馬的詩,以對社會人生的熱切關懷和冷靜的哲理思考見長,是反映現實和超越現實的統一。

    ……非馬是一位将鄉土詩歌的精神本質與現代詩歌的表現手法結合起來的詩人”。

    .──李元洛《此馬非凡馬》 “我所看到的詩,要抄出以直接的、很白的、口語化、明朗、淺近、機智的詩莫過於這首詩(《下雪的日子》)了。

    這就是詩,最好、最真的詩”。

    ──林亨泰《作品合評──談非馬的詩》 “我以為在當代台灣著名的詩人中,非馬作品的國際主義精神表現得最為強烈……非馬的詩的藝術特色:(1)科學與文學的緊密結合,(2)強勁的爆發力,(3)深沉的主題,(4)有力的諷刺。

    非馬詩的世界是非常浩闊和豐富的。

    ──古繼堂《平地噴泉──談非馬的詩》 “對社會衆生相以及惡劣習俗的諷刺,早在五四時期的魯迅先生就用他犀利如匕首的雜文作過成功的嘗試,詩人非馬又用他的詩成功地作了又一次嘗試。

    詩人用令人忍俊不禁而又辛辣的筆,給人以愉快,給人以警醒。

    這不能不說是他獨特的一大貢獻。

    ……詩人非馬以他對故國鄉土的深厚系念,欲從海峽兩岸分裂中走出一條跨越融彙之路,一方面從古典與現代中尋找契合點,一方面以開放的眼光從西方詩中吸取精華,他的詩成功地為台灣,乃至大陸詩壇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之路。

    ──北鴻(張鴻雁筆名)《非馬詩論》 “說到詩的精煉,在現代詩人群中,我們不得不常常拿非馬的詩來作示例。

    讀他的詩,不是搔到了你的癢處,就是頂到了你的痛處,一發中的,強而有力”。

     ──向明《瘦而有力的詩》 在攻讀研究生期間,張鴻雁最重要的著述是《卞之琳傳論》,這部後來發表在南京師範大學《文教資料》的近二十萬字的論著,也是張鴻雁的畢業論文。

     卞之琳是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一首《斷章》成為千古名句而廣為流傳:“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别人的夢。

    ” 在撰寫《卞之琳傳論》之前,張鴻雁就曾寫過一篇論文《論卞之琳早期詩的深層内蘊》,文中談到:“卞之琳的早期詩是一個多棱晶體,衆說紛纭。

    但有些論者僅僅注目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