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路慢慢而修遠

首頁
    索,孔子無疑是中庸的集大成者,如果一個人真能做到中庸又是如何之境界。

     而研究卞之琳的詩,也是張鴻雁更多的接觸到了佛、道思想。

    卞之琳最著名的詩“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看你”的老莊相對論的思想彌漫,張鴻雁在他的碩士畢業論文《卞之琳傳論》以及論文《卞之琳詩的深層内蘊》中都詳細的論述了卞之琳詩中的老莊思想以及佛教思想。

    而雲龍山上的蘇轼留下的石床以及放鶴廳記所表現出的人生的超脫與達觀都給張鴻雁以很大的啟示。

     當然,崇尚英雄的情結一直貫穿張鴻雁一生,這時更增加了中庸的之厚度、之寬闊、之高度以及老莊哲學的超脫。

    英雄與中庸與超脫就矛盾而又和諧的凝聚在張鴻雁的人生之路上,在進取時會奮勇拼殺,在遇到挫折時也可閑庭信步。

    正如蘇東坡的名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而這一切與從小就耳濡目染的以及大學時代在張良廟的“英雄神仙”之境界的體悟與更是彙聚在一起,形成一個越來越強大的思潮了。

    并最終達到與張良這位“英雄神仙”大師的心靈對話與精神穿越。

     三、悠閑生活的煩惱 張鴻雁讀完了三年研究生,因為成績優秀,被徐師大留校任教,這對于一個背景是貧困地區的農家子弟來說,是最好的出路了。

    從貧困的家庭,一下子跨入小康生活,随着資曆的積累和自己的努力,還可以從講師逐步升為副教授、教授。

    生活似乎給張鴻雁鋪設了一條鮮花開放的道路。

     張鴻雁就此走上大學講台,開始了教書生涯。

    大學教學和中學教學有很大的不同,中學教學是封閉、禁锢的,大學教學是開放、自由的。

    在中學,老師要“安排”學生學什麼,“要求”學生做什麼,在大學,由于是自主教學,老師和學生除了在講台上有交流外,其它時間基本上就沒有接觸。

    每天張鴻雁隻要上兩節課,其它時間完全是由自己支配。

    相對于中學,尤其是有着中學教學經曆的張鴻雁來說,大學教學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悠閑的生活。

     冬天,晨光落在院中的雪地上,重檐下晶透的冰淩蘊染出點點瑩亮,沿着深長無人的過道,一路穿過宿舍樓、教學樓,來到銀妝素裹的操場,此時天色尚早,萬籁俱靜的校園中,腳步踩雪的聲音蕩在四周,泛了開去。

    清晨獨自出來散步,己經成為張鴻雁的癖好,他喜歡在極靜的環境下思考。

     北方的冬天很冷,但張鴻雁喜歡冷的感覺,冰涼的空氣襲擊着臉龐,鑽入口鼻,将一種平靜和冷酷的思維傳入身體的每一根神經,讓張鴻雁把腳步停下來,看着冷酷在自己的身體裡不停而無止境地延伸。

     傍晚時分的悠閑散步,除了是爬雲龍山、逛彭園、淮塔就是通常是學校附近的一家小書屋。

    夜色被燈光映得很繁華,好似一個喧嚣的世界,四周卻是平靜的,路上不時有來來往往的熟悉與陌生的人。

    張鴻雁到了小書屋,會翻一下時尚雜志,偶爾看到心動的書也會買上一二本。

    小書屋的生意很好,小老闆也賺了不少錢。

    一來二去,熱情大方的老闆和張鴻雁成了朋友。

     悠閑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劑慢性毒藥。

    世界上最悠閑的國家莫過于希臘。

    希臘人擁有着淡定的悠閑時光,曾經對大海、對生命、對哲學的思考已經化了一段一段的閑暇時光,奧林匹亞的廢墟裡掩蓋着希臘曾經的榮耀。

    然而,現今的希臘深陷債務危機泥潭,希臘文明也已經成了過眼煙雲,隻剩下斷垣殘壁,連懷舊都隻能走進曆史中尋覓。

    希臘現在的困境,是許多發達國家悠閑生活難以維持的開始。

     就在日複一日單調的教學,悠閑的散步、思考中,張鴻雁感到了一絲寂寞。

     在大學裡,一個教師的教學任務完成與否,是通過課時數進行考核的,至于在這些課時數裡完成的教學效果如何則很少有人關注。

    有不少教師是因為學校對其有教學工作量要求才勉強走上講台的,他們教學工作的重心,不是如何革新教學方法,而是考慮如何用最少的精力完成教學工作量,其它精力用在了教學之外。

    這也很難完全怪這些教師,在學校裡,一個人想要發展,那是要講究論資排輩的,熬不到那個份上,你就邁不出一步。

    學校要求教師們去承接課題,可是,一無背景二無資曆的年輕教師,要承接到大課題談何容易,那些看不上眼的小課題屬于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一年、二年,張鴻雁感覺是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後勁不足,漸漸的勁兒都不想使了,隻想放棄了自己,讓自己無所事事,頹廢麻木下去。

    整個人木然了,見到花開花落不再濺淚,不再提心動神,以至于失去了生命的方向,仿佛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該往哪邊去,剩下的隻有浮躁和空虛。

    此時的張鴻雁就象落水遇難者在生活海洋裡漫無目标的折騰,他們迫切需要某種力量來拯救無所皈依的靈魂。

     春節期間,學校放假,張鴻雁回到了微山湖畔的老家,父親的笑聲多了,母親額頭上的皺紋似乎也少了,鄉親們都贊歎他們養了一個有出息的兒子,他們有了自豪的本錢。

    然而,在臨近新年的好長一段時間裡,張鴻雁食欲大減,胃口全無,嘴上道着新年祝福,心裡卻亂如麻。

     張鴻雁感覺,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