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 終結

首頁
    終結 在我們周圍十光年的宇宙空間裡,天文學家發現了十一個太陽,它們是:比鄰星,半人馬座A,半人馬座B,以上三顆恒星在彼此的引力下維系在一起運行,構成了一個三星系統;天狼星A,天狼星B,盧伊頓726-8A,盧伊頓726-8B,以上四顆恒星分别構成了兩個雙星系統;巴納德星,佛耳夫359,萊蘭21185,羅斯154,以上四顆是單星。

    天文學家們不排除這樣的可能:也許在這個空間裡還有一些非常暗的或被星際塵埃擋住的恒星未被探測到。

     天文學家們注意到,這片空間中有大團的宇宙塵埃存在,這些塵埃像是漂浮在宇宙夜海中的烏雲。

    安裝在人造衛星上的紫外探測器對準這團遙遠的星際塵埃時,在吸收光譜中發現了一個216毫米的吸收峰,由此認為這些星際塵埃可能是由碳微粒組成的。

    通過這些星雲的反射性質推測,組成星雲的碳微粒的外部還覆蓋着一層薄冰。

    塵埃粒子的大小範圍從2毫微米到200毫微米,與可見光的波長屬同一數量級,塵埃對可見光是不透明的。

     正是這片星際塵埃,擋住了距地球八光年的一顆恒星。

    那顆恒星直徑是太陽的二十三倍,質量是太陽的六十七倍。

    現在它已進入了漫長演化的最後階段,離開主星序,步入自己的晚年期。

    我們把它稱為死星。

     如果它有記憶的話,也無法記住自己的童年。

    它誕生于五億年前,它的母親是另一片星雲。

    原子的運動和來自銀河系中心的輻射擾亂了那片星雲的平靜,所有的雲體粒子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向一個中心凝結。

    這莊嚴的塵埃大雨下了二百萬年,在凝成的氣團中心,氫原子開始聚變成氦,死星便在核大火中誕生了。

     經過劇變的童年時代和騷動的青年時代,核聚變的能量頂住了恒星外殼的坍縮,死星進入了漫長的中年期。

    它那童年時代以小時、分鐘甚至秒來計算的演化,現在以億年來計算了,銀河系廣漠的星海又多了一個平靜的光點。

    但如果飛近死星的表面,就會發現這種平靜是虛假的。

    這顆巨星的表面是核火焰的大洋,熾熱的火的巨浪發着紅光咆嘯撞擊,把高能粒子暴雨般地撒向太空;無法想象的巨大能量從死星深深的中心湧上來,在廣闊的火海上翻起一團團刺目的湧浪;火海之上,核能的台風在一刻不停地刮着,暗紅色的等離子體在強磁場的扭曲下,形成一根根上千萬公裡高的龍卷柱,像伸向宇宙的紅色海藻群……死星的巨大是人類頭腦很難把握的,按照比例,如果把我們的地球放到它的火海上,就像把一個籃球扔到太平洋上一樣。

     本來,死星在人類看到的星空應該是很亮的,它的視星等是-7?5,如果不是它前方三光年處那片孕育着另一顆恒星的星際塵埃擋住它射向地球的光線的話,将有一顆比最亮的恒星――天狼星還亮五倍的星星照耀着人類曆史。

    在沒有月光的夜晚,那顆星星能在地上映出人影。

    那夢幻般的藍色星光,一定會使人類更加多愁善感。

     死星平靜地燃燒了四億八千萬年,它的生命壯麗輝煌,但冷酷的能量守恒定律使它的内部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一些變化:核火焰消耗着氫,而核聚變的産物氦,沉積到星體的中心并一點點地累積起來。

    這變化對于擁有巨量物質的死星來說是極其緩慢的,人類的整個曆史對它來說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但四億八千萬年的消耗終于産生了它能感覺到的結果――惰性較大的氦已沉積到了相當的數量,它那曾是能量源泉的心髒漸漸變暗,死星老了。

     但另一些更為複雜的物理法則,決定了死星必須以一種壯烈的方式維持自己的生命。

    它中心的氦越擠越緊,周圍的氫仍在聚變,産生的高溫點燃了中心的氦,使其也發生了核聚變。

    恒星中所有的氦在一瞬間燃起了核大火,使死星發出了一道強光。

    但氦聚變産生的核能僅為氫的十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