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論文

首頁
    能改變、變形、變色、結節、脫屑等.針刺這些部位可以防治疾病,這些部位就是耳穴.(2) 最新發明的一些儀器通過監測全身某些穴位電阻,如手、足、耳等穴位.可以診斷疾病.也是利用上述原理.根據按壓手、足、耳等穴位産生壓痛.可以診斷疾病.也是利用上述原理. 中醫舌診的原理:舌與髒腑之間,通過經絡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9)所以五髒六腑的任何變化,通過經絡生物電的聯系,直接影響舌的新陳代謝、生命活動,使舌神、舌色、舌形、舌态産生改變.如通過觀察舌質不同部位的神色、形态的變化,可以診斷疾病.如舌尖紅赤為心火上亢.舌苔是由脾胃之生氣上熏、胃津上潮、凝聚于舌面所生.(9)所以脾胃的生理活動,通過生物電反應到舌面,影響舌苔生長,正常情況下是薄白苔.病理性舌苔也與胃氣上升有關,但往往因病變而伴有食濁之氣,諸病邪氣上泛而成.(9)表明脾胃功能失調,生物電亢進,使舌苔增長加快,異常增厚.如果脾胃功能衰竭,生物電降低,舌苔不能增長,出現無根苔或無舌苔,表示胃氣已 衰的危重證. 各髒腑産生的生物電,投射到脈搏上,影響脈搏的博動,出現不同的脈形脈象,如左右寸,關,尺分别配屬不同的髒腑器官,左寸,關,尺分别配屬心,肝,腎,右寸,關,尺分别配屬肺,脾,腎。

    脈形脈象随着髒腑器官的疾病而變化。

     十二經絡與疾病傳變的關系:十二經絡是傳注氣血和病邪的通道,中醫認為一個髒腑器官有病,将随着經絡傳注到相關髒腑器官,使之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得病.如手陽明經受邪,即有齒痛、頸活動受阻、肩不能舉、前臂痛以及大次指痛不用等症候群.五官七竅的病變亦和内髒有對應關系,但也必然通過經絡系統.(18)例如:肺通鼻,肺有疾病,容易影響鼻功能.肝髒疾病,易影響視力.還有肺通大腸等.它們的功能互相影響的,這是因為一個髒腑器官有病,使整條經絡的生物電出現異常,使這條經絡的相關器官生命活力下降,容易得病.如循經皮膚病與内髒病有密切關系.(2) 一條經絡有病,造成的生物電異常,又循經影響相關的經絡.張仲景在十二經絡病症基礎上,總結了六經辨證,作為疾病傳變的基礎. 以上列舉的一部分事例說明,經絡中生物電的變化規律與中醫診斷關系密切. 廣泛利用生物電的變化來診斷疾病,可以發明即廉價又高效的診斷方法.如心電圖、腦電圖、經絡穴位的電阻變化來診斷疾病,為人類的醫療診斷開辟更廣闊的道路. 7.經絡學說與氣血津液、陰陽五行學說的關系. 中醫學說認為,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所以中醫所說的氣,大多數情況下指的是生物電.例如脾胃氣虛,表現在足三裡等穴位電位下降,電阻增高,脾陽上亢則相反. 邝安昆教授觀察到一般脾陽虛病人有明顯的副交感神經偏亢,CAMP/CGMP比值較正常人為低.陰虛病人交感神經偏亢,CAMP/CGMP比值較正常人為高.(11) 陰虛火旺患者生物電活動明顯增強:陰虛火旺小兒細胞鈉泵活性明顯高于正常小兒,而氣陰兩虛小兒與正常小兒無明顯差異,以上三組年齡相似有可比性. 附表:正常、陰虛火旺、氣陰兩虛小兒細胞鈉泵活性對比.(X±S) ─────────────────────────────────── 組别正常小兒陰虛火旺氣陰兩虛 ─────────────────────────────────── 鈉泵活性0.374±0.026(19)例0.465±0.026(21)例0.328±0.018(13)例 ─────────────────────────────────── 普遍存在于哺乳動物細胞膜上的鈉泵是陰陽虛症物質基礎之一.鈉泵是一種耗能過程,在整個基礎代謝中占總數的30-50%,陰虛内熱病人的症候類似于甲亢病人.我們的檢查結果.證明陰虛火旺的小兒細胞膜鈉泵活性明顯高于正常小兒,但氣陰兩虛小兒未見增高,有一定鑒别價值.(12)而鈉泵也是一種細胞内外的電離子轉移過程. 因此,陰陽形成的物質基礎與生物電密切相關. 所以陰虛内熱證形成的原因是,外感内傷、久病體虛、造成陰液虧少,而髒腑器官産生的生物電相對較強,使新陳代謝需要消耗的營養物質相對虧乏,機體失卻濡潤滋養,陰不制陽,陽氣相對偏旺而生内熱,故現一派虛熱證候. 陽亢證形成的原因是,食用辛辣刺激物和某些藥物、情志或病理刺激、氣候、引起交感神經興奮,造成生物電活動增強,新陳代謝加快,出現陽亢之證.而新陳代謝加快又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造成陰液虧損,出現陽亢陰虛之證. 人體感受外邪,直接造成髒腑器官功能失調,造成陰陽失衡,出現疾病. 當人髒腑機能下降、全身副交感神經亢進、生物電強度下降、穴位電阻增高、形寒肢冷、四肢無力就出現陰盛陽虛的證狀,這是疾病的危重證候.人體死亡時,生物電消失為零. 如果人體吸收充分的營養物質,體液循環正常,同時,交感、副交感神經和生物電處于平衡狀态,于是"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陰和陽互相轉化,左右人體的健康.所以陰陽平衡,實際上是生物電與營養物質,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平衡. 氣血津液關系密切:因為血液細胞都是通過表面的正負電荷來進行營養物質,氧氣的交換、分解與結合的,所以适宜電流刺激可以大大促進血液細胞的活力、免疫功能,改變紅細胞沉降率、血管博動和通透性,還有血液循環速度,生物電直接影響血液循環系統,是氣為血之帥的原理.生物電的紊亂也會造成水液代謝失調,如氣不化濕就出現痰飲.實驗證明,體表出現痰飲的異常處,絕大多數出現電阻增高、電位降低的現象.而氣上逆為火,生物電過強,則出現津液虧少,營養缺乏的現象。

     五行學說的原理:中醫把五髒類比五行,以五髒為中心,配屬六腑、五官、四肢百骸、皮膚肌肉,形成以五髒為中心的整體理論體系.它們是互相聯系的. 五髒在新陣代謝的過程中,産生不同頻率、波幅、電壓的生物電,如心電、肌電、腦電的頻率、波幅、電壓就大不相同.中醫也認為五髒産生的氣的性質、顔色不同.五髒産生不同頻率、波幅、電壓的生物電相生相克,互相影響,當一個髒器有疾病,生物電就會異常增強和減弱,使其它髒的生命活動受到影響和幹擾,生克剩侮規律受到破壞.如肝逆橫脾,就是肝髒産生的生物電過強,抑制了脾的生理活動,造成了消化不良.如:某單位曾觀察30多例肝癌患者,發現每位患者都出現消化不良,其中大多數患者以前消化系統正常(13).中醫的治法為疏肝健脾,針灸為抑木扶土法.它們的共同點都是抑制肝髒産生過強的生物電,同時補脾氣,充實脾運化功能, 達到恢複内髒平衡的目的.如果某一髒産生的生物電太弱也會使五髒失去平衡,如肝失條達,就會造成氣滞血瘀、影響血液循環、筋、目失養、情志失調,也會影響消化功能,出現脾反侮木的現象,五髒通過生物電互相聯系、影響,以此來解釋中醫理論的肝脾不和、心脾兩虛、肝腎不足、腎不納氣等五行整體論治的理論. 五髒與六腑通過相應頻率的生物電也互相聯系影響,如膽屬肝、小腸屬心、大腸屬肺等等,如肺主通調水道,有人對此進行了人體的動物試驗,結果表明,所接受的25例各種病因引起的嚴重腸道功能異常之後,驟然出現呼吸衰竭.用鉗夾系膜上動脈的全部家兔,也都出現嚴重的肺損害,而其它髒器均無變化.從而證明了肺與大腸之間确實存在一種西醫尚未發現的特殊關系.(13)近幾年科技工作者又發現了心腦耦合理論,心髒與腦電位越接近0.618,人越聰明.五髒與六腑互相聯系影響,同時通過經絡生物電與五官互相聯系,如肝主目、腎主耳等.還有脾主四肢、腎主骨、肺主皮毛等,使全身四肢百骸、皮膚肌肉,與五髒六腑密切相關.通過生物電把全身各組織器官形成一個整體,它們的功能是互相聯系影響的. 五髒産生的生物電可以改變味阈值.針刺脾經的三陰交等穴位,感傳到達舌即可引起味覺阈的顯著降低.五髒産生不同頻率的生物電,分别興奮不同的味覺神經,如肝火上炎口苦、脾陽上亢口甘,當某個髒腑功能下降時,某些滋味就感覺不到.這是因為舌與五髒都有聯系,五髒在舌面有相應的投射區,如舌尖屬心,五髒的生理活動直接影響味覺神經。

    不同頻率的生物電反映到面部,使面部偏向不同顔色如肝火上炎偏青、心火上炎偏紅.當人久病體虛,年老氣衰時,生物電強度減弱,味覺神經興奮性下降,使口中乏味面部無華. 身體各髒腑器官之間就是通過不同頻率、波幅的生物電互相聯系影響. 人體是一個半導體,經絡隻能通過一定頻率的生物電,通過不同頻率的生物電電阻增高,使全身經絡的運行路線相對穩定.當髒腑功能失調,使生物電強度、經絡路線發生變化,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氣血紊亂,這是身體産生低電阻點"阿是穴",無規律出現的原因.體現了全身是一個整體,牽一發而動全身,是中醫整體論治的理論依據. 所以,中醫調節氣的平衡,重視整體論治,實際上是調節全身生物電的平衡,當身體某部生物電活動減弱,就出現氣虛的症狀,生命活力下降;而生物電太強又出現氣上逆為火的症狀,過量消耗營養物質,出現陰虛陽亢,同時産生的代謝廢物增加,如尿素、水、無機鹽等,造成病菌繁殖加快,出現炎症。

     8.中醫藥治病的原理 中醫藥治病強調整體論治,但現代科學對中醫藥的治療原理,作用機制,仍沒有完全弄清.中醫經過幾千年的觀察與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藥物歸經、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的經驗,發現不同的藥物作用于不同的組織器官、經絡。

    認為中藥一方面可以補充身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一方面作用于身體不同組織組織器官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運用君、臣、佐、使的中藥配伍方案,調節身體各部的生命活動,影響生物電的強度,使全身生物電恢複平衡,恢複患病組織器官的生命活力達到治病的目的. 例如:辛溫解表藥麻黃、桂枝主要興奮體表的交感神經,辛涼解表藥如桑葉、菊花等主要作用于體表的副交感神經,又如清熱藥雖然都作用于人體的副交感神經,但又分為清熱瀉火、清熱燥濕、清虛熱藥、清熱解毒藥,它們的療效及作用部位都有差異,如黃岑、黃連、黃柏.同屬于清熱燥濕藥,但分别清上、中、下三焦濕熱,作用于不同内髒器官的副交感神經.苦寒瀉火的黃連、石膏、知母有抑制交感─ ─腎上腺髓質興奮,抑制兒茶酚胺物質生成和釋放,或影響對酶系統,減低熱量代謝(14). 中藥不同的成份作用不同的器官,如生姜、幹姜、和炮姜.生姜有溫中解表的作用,同時興奮内髒和體表交感神經,溫中發汗.經過加工成幹姜,有些成份揮發了,沒有發汗解表的作用了,而隻有溫中、回陽、化飲的作用,擅長于溫脾胃.加工成炮姜,又揮發一部分物質,隻有溫經止血、溫中攝脾、溫經澀血的作用. 不同的藥物作用于不同的經絡如治頭痛:後頸項痛用葛根,兩側痛用白芷,前額眉棱骨痛用蔓荊子,頭頂痛用蒿本. 還有人參的治病效用和對生物電的影響,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回陽固脫的作用.有經驗的中醫生把人參當急救藥品,當遇到病人病危或大出血的時侯,就服用人參救急.因為人參被人體吸收後,興奮交感神經,并産生較強的生物電刺激組織器官的生命活力,達到回陽救逆的作用.生物電作用于血管,使血管通透性改變達到止血的目的,這就中醫所說的氣能攝血的原理.有關科技人員通過人參的藥理試驗,發現服用人參可以減少人體皮膚低電阻點的産生.也說明了人參是通過增強人體生物電強度,促進人體的生命活力達到治病的目的.服用人參可以抗疲勞,抗衰老,産生的生物電,起到類似針灸和氣功的作用,對人體産生雙向調節,中醫通過實驗證實某些方藥對機體的不同體質和狀态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人參,有時能使機體的肝糖元分解,有時卻又促使其合成.但是人參的補氣功效隻起一定的作用,并不能包治百病.人參如果服用過量,就會出現虛火上亢的現象,這是交感神經偏亢,生物電太強産生的副作用. 以上僅列舉的部分藥物對身體的作用. 中醫整論治體現在治療炎症上,西醫治療炎症,統統使用抗生素,而中醫治療炎症普遍使用清熱解毒藥,而大多數清熱解毒藥并沒有直接的消毒殺菌的作用,為什麼消炎呢?因為上火造成局部炎症的原因,是因為交感神經亢進,身體新陳代謝加快,造成局部代謝廢物增加,如尿素、無機鹽等,加快病菌的繁殖,超過了人體的免疫能力,就出現了炎症.中醫通過降低局部代謝,減少産生的代謝廢物,抑制細菌的繁殖,來消除炎症,所以中醫抗炎是錿底抽薪,西醫是揚湯止沸,這就是單純靠西醫消炎效果不佳的原因。

    中醫認為炎症因火而起,而火又分實火和虛火,虛火采用滋陰降火,補充人體消耗的營養物質,另一方面作用于人體的副交感神經,降低人體産生的生物電,達到治病的目的.如六味地黃丸,上清丸等等.如果因實熱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