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節

首頁
    ,無法交流思想和感情。

    打鈴上課,下課又開會,晚上還得備寫教案,批改作業。

    啰嗦!太啰嗦!使人無法集中心思……” “當然……是啰嗦一些,可也有好的一面哩!”我說,“有禮拜,又有寒暑假……” “我甯願在生産隊裡勞動,也不想幹我不喜歡的工作。

    ”他不為我說的那些教學的優惠待遇而動心,“生産隊裡,其實也自由着哩!我急着要寫一篇稿子,就不出工了,反正生産隊的工分不愁沒人掙,隊長才不計較哩!學校就不行了。

    缺一節課也得請假……關鍵是生産隊裡沒人管我,學校對教員管得太死太嚴,我這個人哪……就怕有人整天在我屁股後頭嗡嗡!” “據說給民辦中學的教員訂下三十塊工資。

    ”我說,“有這點收入,我們可以買點書,買點稿紙,也能……買一盒煙抽了……” “哈呀!我可不為五鬥米折腰……” 我這時就說不出話了。

    我的家境,似乎比他的已經很困難的經濟狀況還要糟,我得折腰去掙那三十塊錢的月薪。

    我不能忘記,為了去市裡聽那一場文學講座,我怎樣難為情地向父親提出了要一塊錢的盤費。

    我已經二十出頭了,我不能再為一塊錢向父親張口,我甯願去做那種其實我也不大喜歡的教師的職業。

     “你願意教學,你就考去。

    ”他說,“我要在農村紮根一輩子!當然,我不是像邢燕子那樣紮根農村,我是為了文學,為了我追求的文學事業,同樣要紮根。

    ” “民辦中學是公社辦的,也沒脫離農村嘛!”我聽到關于紮根的話,忍不住申辯我的見解,“在農村的民辦中學工作,接觸的生活面更寬了,比在自家門口能更多的見識世面……” “柳青在皇甫村住下快十年了,寫下了史詩。

    王汶石在渭北,聽說在一個村子裡,挨家挨戶座談訪問,你看他寫的那些短篇,絕了!我現在下定決心,有三個規劃——”惠暢最近的思想活動,顯然已經因為《小河秋高》的發表而大大地受到鼓舞,有了更大更遠的考慮,“第一,我今年冬天,對我們村的社員,挨家挨戶調查研究,給每一個家庭都寫一部家史,一來配合團支部的階級教育活動,二來我可以深刻了解農民和農村。

    說真的,我雖然生在這個村,人都認識,可不大了解他們,尤其是解放前的生活……” 不管他不願意教學多麼使我喪氣,也不管他不為五鬥米折腰的說法使我多少有點不愉快,而他的這種為進一步發展創作的紮實的打算,卻不能不使我佩服。

    是啊,我和他一樣,解放那年進學堂,直到畢業返鄉回到家中,對農村的實際有多少了解呢?對生活在一個村子裡的百餘戶農家裡的種種人,過去和現在,能知道多少一點呢?在讀了《創業史》和王汶石的短篇小說之後,我已經深切地知道自己對農村的所知所感是多麼浮皮潦草!而惠暢的這種打算也正切合我的思索,就深表贊成:“這當然……非常好了!非常有必要!” “第二,培養我的夫人。

    ”他笑着說,“從長遠考慮;光叫她縫衣做飯不行呀!我已經給她制定了三年學習計劃,從認字開始,三年内閱讀五十至一百本小說。

    每天寫一頁大字,一頁小楷,練習書法,将來好給我幫忙。

    計劃已經開始實行,秀花,把你寫的大字拿出來,讓我們欣賞……” 秀花從針線上擡起頭,紅了臉,嗔愛地呀着嘴,腼腆地又是幸福地笑笑,說:“見不得人……我才學,你胡吹啥嘛!” 他卻不以為然,從桌上翻出一本用黑麻紙裝訂的本子,那上面布滿秀花的歪歪扭扭的墨迹。

     我知道那是一個讀過小學四年級的農家媳婦的筆迹,鼓勵是自然的。

    我從這兩項計劃裡,已經感覺到惠暢的那種強大的心勁了,一個月薪三十元的民辦教師的工作,怎麼能與這樣強大的心勁去抗衡呢? “昨天接到《春雨》雜志一封信,我的那個《播種記》,他們準備采用。

    ”惠暢說得很平靜,像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更沒有第一次發表《小河秋高》時的狂熱了。

    他笑着,像是鼓勵我,“他們讓我修改一下,提出的意見基本跟你相同,我倒佩服你的欣賞能力,那回你對《小河秋高》的意見,我沒同意,結果省報發表時,把那一段删了!你看毛病看得很準……” 他的創作上的順利進展,倒促使我想盡早地離開村子,希望到那個民辦中學去教學。

    他已經跨上第一級台階,正信心百倍地向前闊步進發。

    我依然信心不足,我不知我這一輩子能否發出一篇作品來。

    我并不懼怕農村裡的沉重的體力勞動,我的比惠暢還要強壯的體格完全可以适應農村裡最繁重的農活。

    我盤算在教學之餘,一定會有更多的剩餘精力,從事讀書和寫作……我決計去投考民辦教師。

     他送我到村口,水泉邊是我們分手的老地方,似乎帶着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