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場 黑暗回聲(3)

首頁
    者。

    也許她識别他并不自知的向往。

    她誘惑他。

    印證勝過結局。

    她不負責任的态度,在一開始就帶着浪迹天涯的叛道者特性:帶着無法被理性處置的痛苦進入任何一種可能性。

    縱身撲入。

    直到這種可能性成為她虛空的提前設定。

    所以她制造不同時段不同類型的犧牲品。

    她不為這分享設定權利,也無解釋說明。

     他們去樹林收集螢火蟲并且徹夜沒有歸隊。

    老師和同學全部出動,尋找他們。

    這樣的事情,在這所重點中學裡幾乎史無前例。

    桀骜不馴,個人主義,自我中心,脫離組織集體,沒有秩序和服從……他們使身邊的人遭受恐慌和憤怒的折磨。

    次日被找到的時候,老師被氣得嘴唇發白,當即呵斥内河,要給她處分。

     他被有共識地忽略了。

    她甘心情願接受懲罰。

    她捕獲了他,強行侵入他的世界,不容置疑。

    隻聽到吱呀一聲,門縫開啟,光線瞬間照亮所有被隐藏起來的蠢蠢欲動。

    他從未預期到引領的力量如此強盛。

    她捕獲了他的心靈,帶他跌跌撞撞、疼痛難忍地進入她所知覺的世界。

     他隻知道他将依舊并且始終地需要她。

    她是截然不同的介質,出現在他的對面,讓他看到從自己身上延伸出來的另一個自我。

    雖然他總是猶豫不定,并不确信這另一個自我是否被内心需要。

    那個在深夜悄然起身,忍受着劇痛心跳,撲入大海和黑暗樹林的出逃者,和穿着白襯衣在全校師生面前擔任升旗手緩緩拉起旗幟的優等生,哪一個是他更心安理得的真實靈魂。

    他的榮譽和羞恥,他的典範和錯誤,糾結在一起。

    年少單純的他,不能夠分辨。

     這使他在很多年後,即使在成功的表象之下,也始終圍繞着一股懷才不遇的惘然氣質。

    仿佛他的生命一直在兩個背向而行的矛盾界面之間猶豫不定,并未找到正确和安穩。

     5 十六歲的夏天。

    他直升重點中學的高中部。

    她的理科成績太差,進入另一所以文科取勝的重點中學。

    兩所學校在城市的兩頭。

    她來他家的院牆下面等他。

    炎熱的夏日夜晚,薔薇花開得正好。

    細碎芳香的花瓣撒在她的白色粗棉布裙子上。

    她光腳穿着球鞋,摘了一朵花咬在嘴唇裡,坐在自行車的後車架上。

    自行車的鍊條還在哒哒地響,她踩着它們玩。

     一起騎車去書店買書看。

    她買了一整套的《約翰·克裡斯朵夫》、《蘇格拉底群島自然史》、《基督的人生觀》、《貝殼的自然史》、《榮格心理學》、《原子學說》……她的閱讀面比他廣泛得多。

    喜歡與他探讨問題,讀完同一本書後互相交換意見,有時候甚至為此特意寫很長的信給他。

    買完書,找了一家冷飲店,兩個人一邊吃冰淇淋一邊讨論剛剛崛起的國内先鋒派小說家的小說。

    他們同時癡迷上一個手法優美而陰郁的南方作家,孜孜不倦地談論他短篇小說中的暴力傾向和孤獨偏激的少年。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