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衆聲鼎沸

首頁
    東西感興趣,那就是:正義;我們勢均力敵。

    情況實在很可悲,但不得不如此。

    ”人們無疑欣賞此招,他們相當喜歡這樣。

    贊同的細小聲音耳語等,其中有一些可以讓人聽見:“老埃力·馬丁真的辭去法官職位,來替海特辯護。

    無法避開!看樣子他一定非常确信海特是無辜的……”有人回答說:“别開玩笑了,馬丁法官是約翰·F.最好的朋友,所以才……晤,我不知道……”整個事态,産生了一種莊嚴及關切的氣氛,在這種氣氛下,社會大衆粗糙的情緒也隻是随着喘息吸氣,再慢慢吐氣。

     埃勒裡·奎因先生是樂觀的。

    等調查了十二位陪審先生之後,他更樂觀了。

    馬丁法官高明而又肯定地進行挑選,好像根本沒有布雷德福這個人需要對付一樣。

    根據埃勒裡推斷,那十二個人都是穩健可靠的本地男性,看來,除了一個可能的例外,沒有人會響應偏私的上訴,那個例外是個不停流汗的胖男人;其餘十一位,看樣子似乎都是思慮極周全的男人,擁有平均以上的知識水平。

    一般人總是期待正派階層的男人大概能理解一個人可能軟弱,卻未必會因而犯罪。

     對一些研究者而言,檢方與吉姆·海特對決的完整法庭記錄——日複一日再複一日的問答、異議,和紐博爾德的精确判決,均收錄在萊特鎮的檔案中。

    對這個案子而言,報紙的報道和法庭速記員的記錄幾乎同等完整而沒有遺漏。

    不過,巨細無遺的記錄,其缺點在于,見樹不見林。

    所以,讓我們站遠一點,搖一搖樹葉,以便使它們和大局形勢相融,這樣我們才便于看見大輪廓,而不是小紋理。

     一開始對陪審團發言,卡特·布雷德福便說,陪審團必須始終謹記至關重要的一點:被告的姐姐羅斯瑪麗·海特被毒殺,其死亡并非被告犯罪的真正目标。

    被告犯罪的真正目标是要謀害被告的年輕妻子——諾拉·萊特。

    這個目标差點就成功了,因為他妻子自從那個緻命的除夕派對以來,因不幸遭砒霜所害而被迫卧床六周。

     是的,州方坦承,吉姆·海特的這個案件是間接證據案件,但憑着間接證據而做謀殺的有罪判決,素來是慣例,而非例外。

    一項謀殺案唯一的直接證據可能是目擊者的證詞,因為目擊者在犯罪當時目睹了該項謀殺。

    如果是槍殺案,就必須是真的看見嫌疑犯扣動扳機,也看見被害者因遭槍殺而倒地身亡,那個人才算是目擊者。

    在毒殺案中,就必須是真的看見嫌疑犯把毒物放進被害者要吃的食物或飲料中,并看見嫌疑犯親手将已經下毒的食物或飲料給予被害者,那個人才算是目擊者。

    布雷德福繼續說,顯然,這種目擊真實行為的“幸運的偶然”,一定少之又少,因為大家都了解,謀殺者會盡力避免在有人看見的情形下犯下謀殺罪行。

    因此,謀殺罪的起訴都是根據間接證據,而非直接證據;法律有許多條文承認這種證據,否則多數謀殺罪終将無法對謀殺犯給與應有的懲罰。

     但陪審團不必困惑于對這一案件的疑慮中。

    因為間接證據非常清楚、非常有力、非常确定,所以陪審團一定能排除任何可能遭遇到的正常疑慮,而定吉姆·海特為有罪。

     “檢方将會證明,”布雷德福低沉堅定的聲音說,“吉姆·海特在最後一次行動之前最少五周内,就計劃謀害自己的妻子;經過一次比一次嚴重的連續下毒,被告企圖使其妻子成為‘病人’,其實是假借疾病之名而加以最終的毒殺,置妻子于死地。

    由此來看,這是個狡猾的計劃。

    檢方将證明,”布雷德福繼續說,“那些預備的毒害發生的日期,都恰好與吉姆·海特親手編好的日程相吻合,檢方也将證明,企圖謀殺諾拉·海特,結果意外害死羅斯瑪麗·海特的罪行,是發生在同一日程所設定的日期。

     “檢方将證明,那天晚上,是吉姆·海特,而且是吉姆·海特獨自一個人調制包含下毒雞尾酒在内的很多杯雞尾酒;檢方将證明,吉姆·海特,而且是吉姆·海特一個人拿出雞尾酒給參加派對的賓客們分發;檢方将證明,吉姆·海特,而且是吉姆·海特一個人從托盤中将有毒的那杯雞尾酒遞給他妻子,甚至鼓勵她喝下;檢方将證明,她确實喝過那杯雞尾酒,并因砒霜中毒而患重病。

    她後來之所以能免于一死,是因為剛喝了一點之後,羅斯瑪麗·海特堅持要她把剩餘的酒給自己喝……這個情況是吉姆·海特事先沒有想到的。

    ” “檢方将證明,”布雷德福沉靜地繼續說,“吉姆·海特迫切需要金錢,曾在酒醉情形下向妻子索取大筆金錢,但他妻子理智地拒絕了。

    檢方将證明,吉姆·海特因賭博輸掉大筆金錢;還将證明,他采行不法途徑獲取金錢;也将證明,諾拉·海特如果死亡,她繼承的财産将合法地由被告——也就是她的丈夫暨合法繼承人——獲得。

    ” “檢方已經排除正當的懷疑,”布雷德福做結論時,聲音低得很難被人聽清楚,“确信吉姆·海特計劃殺人未遂,但在殺人未遂之餘,卻成功奪取了另一個無辜犧牲者的性命——檢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