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昨晚猝點睡穴,又不告而去,然而哪知姜虛此舉必然是危險萬分,不得已而為之。
壁角姜虛替她留下水壺、一包鹵菜、饅頭,她倚壁而坐,取來食用,心中默默忖思着;她性格剛強,不讓-眉,她絕不為姜虛離去留下自己孤獨而有所悲哀,隻是思考姜虛何去?有無危險?自己是否留下查探施救……
孔二先生是甚麼人?昨晚唐環之名耳聞甚熟,卻想他不起是何來曆……還有堡主夫人究何而指……
她下了決定,還是留下查探姜虛下落,昨晚唐環曾言,雲龍山旁一處莊院字眼,姜虛必是去該處,萬一不濟,那隻有先去金陵覓尋長孫骥,再結伴去尋孔二先生。
她雙眼凝向牆外陽光、風沙、黃土丘陵、半凋林樹葉,心情似鉛石般的沉重,郁悶落寞。
半晌,她長長地籲歎了一聲,牆外陽光方位,已逾午時,她立起身子掠出牆外,發現此處是一片起伏崗陵,黃騰騰地隻有九株短小醜陋的樹木,秋風起處,卷起漫天匝地黃塵,不勝荒涼。
四外杳無人煙,隻有荒窳頹敗的山神祠孤零零地矗立其中,匡秀華無分南北東西,振衣疾馳而去;奔出了五、七裡,途中才遇着鄉民。
停步詢問雲龍山途徑,鄉民望了匡秀華一眼,覺得姑娘孤身一人在荒郊野嶺中奔走有點奇怪?方道:“姑娘,你走岔了,這是九裡山,在徐州正北。
”
說着頓了一頓,又道:“姑娘恐是外路人,這九裡山就是韓信大敗楚霸王之處,江南數省無人不知……”
匡秀華似乎嫌這鄉民太唠叨,柳眉緊蹙,星目蘊含怒意。
那鄉民瞧出姑娘神色不對,又見姑娘身背長劍,不禁吓得一哆嗦,忙道:“瞧姑娘的走法,恐怕要走到微山湖去,應該回頭走,南奔跨過徐州,才是雲龍山。
”
姑娘謝了一聲,轉身疾奔,踏入徐州已是申初時分,她心中忖道:“不知姜叔叔回轉客棧去未?順途探望一眼也好。
”
大街上行人熙來攘往,走在客棧不遠,隻見一人在店門外伸首張望,神情似為焦急,忽然發現了姑娘,急急奔了過來,喘氣道:“姑娘可來啦,叫小的等了好久。
”
姑娘見是小二,隻道是姜虛出了甚麼事?不禁一驚!問道:“是不是姜老爺子……”
話尚未了,小二結舌急道:“對啦,就是姜老爺子吩咐小的在此等候姑娘。
”
姑娘道:“姜老爺子現在何處?”
小二道:“姜老爺子吩咐小的午時起就在門口等候姑娘,他說如見姑娘來,就請姑娘在雲龍山“放鶴亭”等他,切勿走動。
”
匡秀華心中甚急,暗道:“姜叔在堡中人最機智,料事如神,就算定自己必來客棧,他如此相囑,必然事關兇險,防自己涉入困危中。
”
匡秀華道謝了一聲,匆匆趕去。
徐州古名彭城,又名銅山,但該地土着仍喜稱徐州府;徐州府雖地處江南山明水秀不遠,然該處既無青山,又無綠水,隻是黃騰騰一片崗巒起伏,将徐州環於其中。
東門外黃河故道,除非是春-,隻是一片黃河底,與清朝乾隆留於此處的四字考語“窮山惡水”極不吻合;然亦有可圈可點之處,其處就是雲龍山;徐州自古即為兵家必争之地,昔人有詩雲:龍吟虎嘯帝王州舊是東南最上遊青峰四圍迎面起黃河千折挾城流炊煙曆亂人歸市杯酒蒼茫客倚樓多少英雄談笑盡樹頭一片夕陽浮城南雲龍山,山勢雄偉,峰巒秀枝,石磴迂回,登高遠眺,群山在目,城郊如畫,上有興化寺,因有山石琢半身大佛像,又名石佛寺,山巅為放鶴亭,蘇東坡曾為之作記,至今傳誦不絕。
一抹夕陽,匡秀華在放鶴亭中枯候姜虛不至,芳心不由焦急,頻頻眺望山徑,忽見暮霭蒼茫中有三條人影疾向放鶴亭掠來,身法快速,眨眼掠進亭中。
隻見這三人中一人,約莫四旬開外,做商賈裝束,一是生相诙諧,方面大耳的十五、六歲小和尚,咧着嘴角,另外是一器宇軒昂,朗眉星目,面如冠玉的武生公子。
三人進入亭中,發現匡秀華姑娘獨自坐在亭中,不禁一怔。
那武生公子多望了姑娘兩眼,姑娘不禁柳眉帶煞,目吐冷電,睜眼怒視。
武生公子似知自己有點忘形,面上一紅,急别面回顧,笑道:“陳兄,你瞧此是本朝乾隆皇帝勒石題詩,筆勁雄渾,龍飛鳳舞,實為不可多得之佳作,此位皇帝倘或不是君臨天下恐怕也是仿效我等志在山水,流浪江湖了。
”說着負手長吟道:雲龍山上試春衣,放鶴亭前日暮稀,一色杏花紅十裡,狀元歸去馬如飛。
抑揚頓挫、铿锵有緻,那商賈裝束的中年人,不明他此時此地如何還有此閑情逸緻?卻不知他在掩飾窘态,随口敷衍了幾句。
隻有小和尚已瞧得一清二楚,不由咧着嘴望着武生公子直笑。
武生公子益發面紅耳赤,瞪了小和尚一眼。
小和尚仍是咧嘴直笑亦不理會,說道:“依小和尚看來,這興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