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
乃雲南西部重鎮,唐為南诏,宋時,段氏王朝建大理國,掌西南-隅,至元,忽必烈時,才納入版圖。
大理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活,宜種花木,故四季繁花競妍,色彩缤粉。
大理位于蒼山腳下,洱海之濱,風景絕佳。
如下關的風、上關的花、蒼山的雪、洱海的月,文人筆下的“風、花、雪、月”極景,全讓它占全了。
大理是白族人主要的聚居地,他們在文化藝術上,生産活動和衣飾方面,仍保自己的特色。
在建築上,鬥拱重疊,串角飛檐,給人一種莊重、軒昂、大方之感。
那精緻的木雕家具,素雅自然的大理石,精巧細緻的草編,無不充滿濃郁的白族風味。
尤以婦女的服飾,精纩與秀美并存,色彩明快而和諧,其特色是色彩對比鮮明、醒目大方、濃豔莊重。
白族男女全喜歡歌唱、演奏。
有高亢、嘹亮、跳躍的聲音和白調與大本曲。
還有一種就是“吹吹腔。
”
他們除了各式各樣的樂品之外,姑娘們更喜歡“吹樹葉”,她們能把樹葉吹出各種音調,可算白族-絕。
白族人的語言,不折不扣的是漢語,可是他們偏說是“白話。
”
當然啦!白族嘛!白話就是白話吧!
白族,可以算是少數民族中,最富有族群啦!
不但居室是瓦木建造,而且裝璜設備豪華之至。
白族的習俗也跟漢人一樣,過陰曆年,而且非常隆重.而年節美食之多,真令人驚歎,風格之獨特,更使人叫絕。
他們過年講究吃生皮、四盤、四葷、四素、一鍋。
而味口則是鹹、臘、酸、辣。
石中玉同老喇嘛離開了捕蚌族,可就來到了大理城啦!
老喇嘛說的一點不錯,他真是個喜神,又趕上了一對結婚的。
這兒結婚,也講究“背婚。
”
新郎從老丈人家把新娘子背回自己的家。
可是他們這兒的背婚卻跟旱傣不-樣,是新郎把新娘從嶽丈家一直背回自己家裡。
不過這一路新郎除背上多了-百多斤個大活人之外,倒還沒什麼啦!
不過新娘子雖由新郎背着,這-路上可不好受啊!
怎麼?有人背着,不用走路,還有啥不好受的?
咳!白族有個風俗,說新娘是女菩薩化身,救苦救難的,普渡衆生。
誰身上要是有毛病,這兒痛,那兒痛.可以在新娘子身上相同的部位掐上一下子,病痛就會好啦!
像手痛就掐手,腳痛掐腳,腰痛掐腰。
嘿嘿,那要是生理痛該……嘿……缺德的。
當新郎把新娘子背進家之後,婚禮正式開始了。
正式婚禮倒簡單得很,由主婚人給新郎新娘各倒一杯酒,二人先喝半杯,再手擘挽手臂,來個交杯,喝下另一半,就完成了。
婚禮是完成了,可是接下來的餘興節目還不少呢!
頭一關,是煙熏新人。
他們在廳中間,點燃一個火盆,然後擁着這對新人,立于火旁,這時親友們,你一把,他一把地往火盆中抛胡椒粉、辣椒面,弄得煙霧彌漫,又辣又嗆,把這對新人嗆得涕淚橫流。
餘興節目完啦,該入洞房啦!
但是白族這規矩可太損啦!
新郎新娘在入洞房之前,還得要遊街呢!
仍然是新郎背着新娘,而新娘手中還得拿個鑼,在街上走,-面走,還得一面敲鑼,告訴親友們,我們要入洞房喽,快來看呀。
原來白族人講究“看房”和“聽房”。
看的人,聽的人越多越光彩。
有些缺德的,早就躲在了新人床底下啦!
等遊完了街回來.才算是他們兩人的時間了。
這時洞房門口,早有人給他們貼上一副對聯了。
上面寫的是:“一張床,兩公婆,三更半夜,四腳并攏!五出汗,六出頭,凄凄擦擦,凄凄擦擦。
石中玉同老喇嘛看完白族的婚姻,人家小兩口全入洞房啦,咱們也該找個睡覺的地方啦!
二人仗着馬快,去到了永興縣。
老喇嘛道:“這地方我來過,風俗可有點特别哦!”
“大師,有什麼特别呀?”
“他們這兒每家可隻接待一位行路的路客唷!咱們兩人得分開投宿。
”
“大師,既是人家這兒的風俗,入境随俗嘛!分就分開,那明天早上我們再聚合嘛!?
“不過……”
“大師,不過什麼?”
“在這兒做客,一切可得聽主人的安排哦!不然可會出大笑話啦!别怨我沒事先給你打招呼啊!”
石中玉真嫌他太羅嗦了,道:“大師,放心吧!我不會鬧笑話的。
”
“那就好,那就好。
”
老喇嘛一連說了兩句那就好之後,哈哈笑着走啦。
石中玉等老喇嘛走了之後,上前一拍門.男主人出來了。
原來這位男主人跟自己年齡差不多,而且還非常英俊。
因為言語不通.石中玉說明了借宿的來意。
男主人非常熱情的歡迎,把他讓進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