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人,不知那兒有什麼玩意,小虎,你們去看。
”
他見鄭一虎兩眼含淚,想逗他開心。
二人走過去,因為人圍得太多,看不到裡面情形,祝文一拉他,倆人由人縫中向裡面擠。
及至擠進了四五層人,這才發現裡面并無什麼,祝文奇怪道:“這有什麼好看的?”
圈中是兩個老夫婦,年齡大概有五十多歲了,身邊帶一個十三歲的小妞兒,小丫頭長得非常美,就是瘦得隻剩幾根骨頭了。
老夫婦面前擺着一口破皮箱,箱子上放着兩把生鏽的古劍,劍旁有字條一張,上寫着“二十五世代代相傳之物,今願以一百兩銀子出賣”!
也許大家好奇之故,否則誰願意看,祝文本來要走,但見了字條也覺稀奇了,他向身旁的一個青年問道:“兄台,你們就是看那兩把鏽劍嘛?”
兩青年也是内地人,笑道:“是的!”
祝文道:“沒有人還價?”
青年哈哈笑道:“一兩銀子你兄台要不要?”
祝文哈哈笑道:“也許是一寶哩!”
青年更得意了,又大笑道:“生鏽的寶?”
祝文道:“這兩夫婦似是經商的?大概生意不好。
”
青年搖頭道:“不,老頭自說姓馬,還說他是東漢大将馬武的後代,這兩把劍就是馬武将軍心愛之物哩,他說有個兒子犯了罪,流配在邊疆,他夫婦為了找兒子,竟由湖南千裡跋涉而來,錢用光了,進退兩難,因此才不惜出賣家傳之寶!”
祝文拉着鄭一虎,走近那箱前一看,不由啞然失笑!
鄭一虎道:“三哥,你笑什麼?”
祝文道:“這兩把劍,切豆腐是可以,但也切不整齊,劍尖及倆側都沒有鋒,劈柴都有困難哪能作什麼用?”
鄭一虎注視之下,發現一點不錯,不過他看出兩把劍的把手倒是非常古老和精緻。
那老人向祝文道:“老鄉,你要嘛?”
祝文搖頭道:“我可以給你幾兩銀子,但我不要劍!”
老人道:“不要劍,我是不敢接受銀子的,同時幾兩銀子也隻能救老朽一時之急。
”
鄭一虎接口道:“你仍要去找兒子?”
老人歎聲道:“老朽隻有一個獨生子,他雖犯了罪,老朽卻不能不見他,這丫頭是我夫妻出門後生的,唉,現在流落異鄉,隻怕連青頭都不能回鄉了。
”
鄭一虎慨然道:“老丈,我還有九十多兩銀子,你拿去罷。
我們同病相憐,所不同的,我要找父親。
”
他伸手入袋,掃數拿了出來,不足一百兩,他回頭問祝文道:“三哥,你借我幾兩如何?”
祝文驚訝道:“你在路上怎麼辦?”
鄭一虎道:“我一個人,比他們度日容易得多。
”
祝文激動道:“我身上還有三十兩,除了補足老丈的所需,剩下的你拿十一兩作路費罷。
”
鄭一虎大喜,接過來,自己不留,全給了老人。
老人感激流淚,咽聲道:“小哥,你貴姓?”
鄭一虎告訴他姓名,反問道:“老丈呢?”
老人道:“我姓馬,這是賤内,這是小女馬玲玲!”他一一介紹自己妻女,之後雙手捧着兩把鏽劍道:“小哥,老朽其實不知兩劍有何用,不過它确是我家祖傳之物,甚至每代遺囑上都一再叮囑可以餓死,不可賣劍,可是我現在又有什麼辦法呢,希望你多多珍惜。
”
鄭一虎笑道:“老丈,劍還是你留下,銀子算我贈送的。
”
馬老人搖頭道:“那不行,你看不上眼也得接着。
”
鄭一虎笑道:“好,算是你老贈送我的,我們都不講買賣。
”
馬老人笑道:“這更有意義,這樣小哥不會把劍抛掉。
”
圍觀的人莫不說鄭一虎傻瓜,霎時大笑而散。
鄭一虎接過來,這下為難了,兩劍則沒有鞘,放在什麼地方呢,總不能老拿在手上,他向馬老人道:“老丈,劍一直無鞘嘛?”
馬老人道:“提起劍鞘,這話可長了,而且非常玄妙,據老朽祖傳下來的一個故事,簡單說罷,聽說是東漢光武帝遺失了。
”
祝文道:“劍是光武皇帝賜的?”
馬老人道:“傳言是的,光武帝大封功臣時,我遠祖同時得賜這兩把劍!可是沒有名稱!”
鄭一虎道:“好,我就取名‘光武’吧,不過我得馬上配劍鞘,否則真不能帶。
”
劍有四指寬,半尺長,袋子裡是放不下的,但奇怪,卻沉重得很,比一般長劍還重,估計每把有七八斤。
别了馬老人,祝文帶他在城中先配劍鞘,可是問題又來了,貨要明天才能取,因為沒有現成合适的。
鄭一虎不肯把劍留在配鞘店,他買一段布,捆起來背在背上。
祝文見他慎重其事,笑道:“放在店中還有誰偷去?”
鄭一虎道:“物輕體重,這是馬老人贈我的,意義不同啊!”
祝文點頭道:“小虎有理!”